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孝之爭

  “浪得虛名,果然小時了了,大未必然。”

  “孔文舉不當人子,吾輩羞與其為伍也。”

  與此同時,太行山中。

  某學堂之內。

  荀攸找到正在與某個未來大噴子,此時還是個十二歲少年的禰衡談笑風聲的孔融。

  “孔兄,外人誤解於你,你為什麼不發一言解釋,偏偏要任由他們辱罵?”荀攸過來說道。

  他來找孔融,當然是有目的……對方名氣大,將來民擇君的時候,這傢伙肯定能派上用場。

  他明白自己的本事,並不在於掌握軍權。

  出謀劃策他可以,但殺伐果斷他做不到。

  既然如此,從名望入手,將來未嘗不能做一任君主,青史留名。

  這可比輔助一個君王強得太多了。

  所以他才來勸說孔融,因為他明白,只要孔融說出自己真意,就會迎來逆轉。

  雪中送炭,才是高明者所為。

  這時,小小的禰衡卻道:“哼,世人庸碌,除師尊外,唯獨孔文舉可堪入眼,為何又要向庸人解釋?”

  荀攸聞言被震了一跳。

  這誰家的小孩,出口就一通地圖炮……這個詞也是從趙師那裡學到的。

  “說的好,庸俗之人,再解釋他也不聽,聽也聽不明白,只留待青史懂我。”孔融含笑說道。

  他今年32歲,比禰衡整整大了20歲,卻是一看就入眼了。

  這就是相性。

  大噴子禰衡只服兩個人,一個是孔融,一個就是後來的楊修。

  現在又多了一個人,就是趙想世。

  “好吧,看來我也是庸碌之人,不過我倒明白文舉兄真正的主張是,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這才是孔聖人所說的話。兒子不應該為了所謂孝道就犧牲自己的性命,那才是大不孝。”荀攸嘆道。

  孔融也噴人,但噴曹操是因為對方想要篡漢。

  他的死是內部權力鬥爭,不是噴人引起的。

  所以他聽到這話後,頓時生出知己之感。

  “正是如此,知我者除師尊、禰生外,竟然還有公達也。”孔融起身,竟然向荀攸拜了一拜。

  “不敢當。”荀攸立刻避開。

  他當然不能接受。

  “前日我聽師尊開講,他隨口說過,孔聖人許多話本意都是好的,奈何後人為了榮華富貴,為了功名利祿,為了迎合君上,必然將其曲解利用,牽強附會。千年之後,不知道要惹來多少仇恨加於其身,我身為後裔,當然要負擔其清源之責。這才是大孝。”孔融這才說出自己為何說出大逆不道的話。

  “原來如此,果然孔文舉天下孝子,如此果真不負其名也。”荀攸很是佩服。

  要知道孔融說這話可真是沒有絲毫好處,如果放到一個看不慣他的君王眼中,就是取死之道。

  聖人後裔的庇護,也庇護不得。

  因為你不孝,自然就不配得到聖人庇護。

  殺了你,也不會引發士人多少的反抗。

  荀攸果然是智謀之士,他直接就預言了孔融的結局。

  幸好,這一個分支裡,孔融不會有那種悲哀的結局了。

  荀攸自己想想,他能不能容忍孔融?

  恐怕他如果要是一直當君主的話,也是不能容忍的。

  因為這傢伙名氣大,如果一心反對自己,如果摻和到自己的繼承人之中,自己也會用這個藉口殺了他滿門。

  如果自己不是一直當君主,只任十年的話……隨便他怎麼反對去,反正自己幹完十年就拉倒了。

  還怕人罵嗎?

  突然間,荀攸頓時明白了趙師的良苦用心啊。

  “我明白了,難怪趙師說過要君不能久,久則必生天大的私心,甚至完全忘記仁義之道,只求利。”荀攸突然道。

  孔融聞言點頭道:“是啊,君要選擇賢者,不能持久為之,當今皇上不賢明,應該換之。再從漢室宗親中選擇一名賢明者為之。”

  荀攸一愣,接著道:“文舉兄,一定要從漢室之中選擇?”

  “那是當然,如今大漢四百年天下,早就深入人心,漢乃正統。師尊說的話只是理想狀態,天下間庸碌者多也,劉家子孫何止百萬人?百萬中選取一人為君,既能迎合人心,又能治理朝廷,此乃兩全其美之法。”孔融堅定道。

  呵呵,果然如此。

  這傢伙是個擁漢派,雖然來聽趙師的課,也不以年齡尊長拜對方為師,但也沒有全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