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四百八十三章 換了皇帝

打的就是信息差。

於是,一切順利。

當裕開始一身縞素,扶靈登基之後,嚴嵩才發現京城裡有些亂,士兵調動的聲音是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的。

然後他突然道:“大事不好了。”

嚴世蕃這時還不以為然道:“能出什麼事?這大明朝離不開我們。”

“大明朝現在離不開的是仙人,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皇上。”嚴嵩頹然道。

其實從仙人出現,並且展現出見識和力量後,他就知道天變了。

奈何他也想積極向仙人靠攏,可是仙人不理會他。

而且仙人一直待在裕王府裡,他想拉攏都不好找辦法。

果然,事情大變了。

“難道?”嚴世蕃也不是傻的,雖然他經常自以為是,領會錯了父親的意思,但這一次,卻開始明白了。

“沒錯,大明的天塌了,以後這天就要換了,它以後不再姓朱,改姓仙了……”嚴嵩乾脆利落地說了出來。

之所以這樣乾脆,無非就是他知道大禍臨頭。

好在那裕王似乎還知道他有用,沒有立刻下令拿他。

只是很快就有一隊士兵守住了嚴家內外,禁止任何人出入。

讓他任何聯絡內外的手段,都無法用出來。

關鍵時刻,就要狠,不能顧忌這顧忌那。

顧忌多的人,最後都失敗了。

顧忌少的人,雖然成功的也不多,但總有成功的可能。

隨後的事情一目瞭然。

嚴嵩不能出來搞事,其他人自然早就苦嚴家和嘉靖久了。

新皇順利登基。

一登基,就下令補發天下管員俸祿,而且還增發俸祿。

先對歷年來的清水衙門,進行增補。

這些清水衙門出來的往往也是清流,掌握著言論的主導。

一時間,百官歡慶……

當然不敢明面上高興,而是紛紛上奏章表示對新皇的忠誠。

同時停建各處宮殿大工,而是將錢用於賑災和軍餉。

就這幾項措施,就得到了百官的支持。

當然趙涵知道,過分討好百官,就會導致他們嬌縱,他們就要開始作死了。

開始上下勾結,各種隱瞞,導致朝廷的錢收不上來,最後還要皇帝發內帑去彌補……

輪到從皇帝那裡拿錢,那就是天下大亂不久了。

皇帝再怎麼撈,也不可能支持多久。

隨後登基之後,各種大小雜事,還是扔給內閣。

而趙涵的精力就用在搞番薯和玉米和育種、改良和推廣上。

另外就是讓張居正入內閣,開始搞考成法。

沒有直接上來就玩清理土地。

因為沒有考成,就沒有願意幹活的官僚。

當然考成有很多弊端,比如為了完成任務,各種催逼百姓,但總比之前好的多。

而考成法,最後變得鬆弛,也是因為違背了百官自身的惰性……

皇帝自己也想偷懶,那就沒人管了。

誰來負責考成?

其實只有事關自身利益的百姓才不會偷懶。

因為偷懶就活不下去……

只是這一點暫時還做不到那麼快。

考成法的執行和落實,還有各種依據,只能先交給內閣和給事中,還有各地有名望者手中。

畢竟有清名者不一定好,但有惡名者,大部分是真壞。

因為這年頭,那些惡名者其實根本不會掩蓋。

就像那些藩王,哪個作惡會掩飾了?

大量侵吞民田,是個當地管員都知道的。

而趙涵對此根本沒有功夫去管。

她專心研究番薯和玉米。

“這兩者之所以高產,最大的問題就是玉米相對來說抗旱。”

“而番薯相對來說不佔用各種好地。”

“其實它們相對於普通作物來說,高產性能並不是太強,畢竟以這年頭的肥料和耕作情況來說,不能完全發揮出優勢來。”

“抗乾旱,少用水,能在爛地中活,而北方大部分地都是爛地和缺水的地,這才是最根本的。”少女直接說道。

趙涵點點頭。

她也看過書。

知道這兩種作物的澱粉產量,並不比小麥高到哪兒去。

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高,後世為啥不是遍地地瓜和玉米?

它們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弊端。

地瓜保存麻煩,玉米收割起來緩慢。

相反後世的主糧還是小麥和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