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1128章 全力以赴,瘋狂訓練ing

 這種感覺,其實反而讓他,微微興奮。

 注意力和精力高度集中。

 現在他的眼裡,用袁郭強的話來說就是……只有短跑。

 只有這短短的100米跑道。

 “踝關節速度的最大值依次交替增大,左側增大了1.34±0.47米/秒,右側增大了0.92±0.54米/秒;”蘇承志立刻給出了回答:“踝關節速度的最小值,左側增大了0.17± 0.3米/秒,右側減小了0.05± 0.28米/秒;”

 “踝關節速度的落差,左側增大了1.18±0.66米/秒,右側增大了2.97±o.76米/秒;踝關節縱座標的最大值,左側增大了0.03±0.07米,右側增大了0.09±0.05米。”

 “嗯,調整一下,我等下會增加一些踝關節的輸出力道,幫我看看左右側的平衡常數和平衡差是多少。”

 “好的,蘇總,我們會記錄。”

 砰、砰、砰、砰、砰、砰。

 又是好幾天的跑動,還是和之前差不多的場景,蘇神跑完後利用休息時間,過來詢問蘭迪他們數據和模型的對比,傳感器給出的數值是多少。

 “蹬離地面時髖角的最大值、膝水平向前速度的最大值、膝速度的最大值和踝速度的最大值,其餘18項都沒有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變化。”這些人現在也和蘇神越來越合拍,整個蘇之隊的訓練負責部門,眼下已經是馬力全開,都開始為了蘇神的進步,做出自己應該做出的努力。

 沒有一個人敢偷懶。

 也沒有一個人想偷懶。

 畢竟看起來是蘇神一個人,其實這是整個亞洲,乃至是黃種人的極限進步。

 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做運動科研的,有這種機會,誰不珍惜?

 必須鉚足精神,每天和蘇神一起戰天鬥地。

 “起跑姿勢不夠合理、前步步長偏小、扒地技術不夠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節奏不夠優秀。”蘭迪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道:“你還可以更加接近模型,蘇,我相信你可以。”

 “好。”蘇神也沒有多餘的話。

 就是一個字答應下來。

 “在“伸髖”或“送髖”的開始,擺動腿的大腿已在體前完成了 2 /3幅度的向上擺動;在“伸髖”或“送髖”的同時,擺動腿的大腿在體前完成向上擺動的幅度小,而擺動腿的膝關節角度為迅速增大,使擺動腿的小腿是做向前下方擺動,表現為擺動負荷的減小。”

 “還有這裡,蘇,你看看,你的送髖開始時擺動腿體前擺動角和送髖結束時擺動腿體前擺動角都不夠,有些小了,看看能不能繼續增加幾度。”

 “送髖開始至結束時擺動腿擺動角呢?”蘇神問蘭迪道:“這個地方擺動是不是偏大了?”

 “看傳感器的數據也模型匹配,好像並沒有,你感覺不舒服?那我們整體調整下,也許是參數常數有些優化不足,先用你感覺舒服的狀態試試,到了你這個級別,個人的感覺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硬性指標了。必須考慮進去。”蘭迪說的不無道理,你可以看到到了一個頂尖層次後,每個人的差異化其實就出來了,這個時候常規的制式技術和制式體系都不在作為唯一標準,否則也不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跑步姿態和跑步模式。

 到了頂級之後,要做的,就是蘭迪說的“個人定製”。

 這個才是根據個人最大優化的模式,而不是刻舟求劍,往死裡套一個模子。

 不過很多人一開始就這麼做,那就是狂妄自大的表現了,因為只有打好了基礎,才有未來定製個人技術體系的可能,不然的話,一開始就想要“追求個性”,只有可能提前封死上限,最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