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三分甜 作品

第六章 元夕將至

    次輔劉渠則沉吟片刻,然後望向譚鶴鳴,一針見血地說道:“譚閣老,讓顧旭做那龍門書院的教習……是不是會動了某些人的蛋糕?”

    “劉次輔的洞察力,果然非同一般,”譚鶴鳴點了點頭,“因為龍門書院的教習待遇優厚、地位崇高,所以人數一直是非常有限的。

    “尤其是‘客座教習’這樣的頭銜,更是榮譽的象徵。

    “那個教習的位置,目前有好幾個符師都想爭取,其中有一個還是李院長的表弟。如果者職位給最終了顧旭,那麼這些人可能還要再等幾年,才能再次等到一個這樣的機會。”

    “這個好辦,”劉次輔微微一笑,“在元宵節過後,只要找個時間,讓顧旭和那幾個符師當著龍門書院所有教習的面,展示一下他們的符道造詣——誰最強,那這個位置就給誰。這樣一來,他們輸了,也能心服口服。”

    “劉次輔的這個辦法,可真是簡單粗暴啊!”尹尚書評價道。

    “劉次輔的想法確實不錯,但要執行起來也沒那麼容易,”譚首輔面色平靜的說道,“首先,我們需要徵求國師的意見。國師大人畢竟是當世聖人。如果他的態度非常強硬,要不顧一切反對意見把顧旭塞進龍門書院裡,那麼除了皇帝和其他幾位聖人之外,也沒有人能阻止他。”

    天行皇帝高高在上,垂拱而治。

    幾位聖人各司其職,相互制約;權力雖大,卻又不能完全仗著力量隨心所欲,很多時候都得遵照規矩和流程來辦事情。

    這便是大齊王朝當今金字塔尖的權力格局。

    “我想……如果國師大人對顧旭的符道修為有著足夠的信心,那麼他應該會答應的吧!”劉次輔思索片刻,認真地說道。

    這些內閣閣員們終究只是在修行者的夾縫間生存的一群凡人。

    他們既不想得罪國師,也不想得罪龍門書院的李院長和教習們。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他們最終認可了劉次輔的想法:在得到國師同意的前提下,給顧旭和其他競爭者們準備一場公平公正的同臺競技,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人將成為龍門書院新的教習。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最後一件事情,還是跟顧旭有關係,”在寫完“票擬”後,譚首輔又取來了一份奏摺,緩緩地說道,“這份奏摺來自禮部。禮部官員認為,顧旭在這場災難中立下的功績,足以獲封爵位。”

    在大齊王朝,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又有“國公”、“郡公”、“郡伯”、“縣伯”等細分等級。

    根據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

    其中,爵位又分“世爵”和“流爵”,以功勞大小而定。

    “世爵”,顧名思義,是能夠世襲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後代,不僅有封地,而且有祿米。

    大齊王朝的三大門閥——幽州趙氏、襄陽陳氏、金陵沈氏,其家主均是世襲國公。

    而“流爵”則是終身制爵位,只有稱號和祿米,沒有封地,也不得世襲。

    驅魔司的高階官員,很多都有“流爵”在身。比如青州府千戶魏九思,就曾獲封“靖遠伯”;再比如驅魔司前鎮撫使唐薈,也曾經有“忠獻伯”的稱號。

    除此之外,獲封爵位的人還能獲得可用於免罪的“丹書鐵券”。

    當然,“丹書鐵券”這種東西是否真的有用,終究取決於皇帝的心思。像青州陸氏,在觸怒了天行皇帝后,依舊免不了被誅九族的悲劇結局。

    此外,自從青州陸氏湮滅於歷史之後,天行皇帝就再也沒有授予過任何人世襲制的爵位。

    這也意味著,現在不管顧旭立下多大的功勞,他也只能受封終身制的爵位。

    “只是對於該給予顧旭何種爵位,禮部的官員們仍然有爭議,”只聽見譚首輔繼續說道,“根據大齊王朝‘非社稷軍功不得封爵’的規矩,顧旭這次立下的功勞,很難按照以前的標準,用殺死的鬼怪數目進行衡量。

    “有人認為,他阻止了一隻‘鬼王’級別鬼怪的誕生,是救濟天下蒼生的大功勞,可以直接授予伯爵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