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71、第 171 章(御醫說荀子身體無病,只是...)

  朱襄掙脫蔡澤捂嘴的手,道:"不能讓這些人都聚集在咸陽城。"

  蔡澤想了想,搖頭道:"他們都是為了向秦王求官而來,不會輕易離開咸陽城。"

  朱襄道:"秦國可以把他們分散到地方各個學宮。"

  藺贄反對道:"他們還未熟悉秦律,就將他們分散到郡縣,恐怕他們會擾亂秦國。"

  朱襄無語。藺贄這話怎麼像個法家人?藺贄你什麼時候成法家弟子了?

  子楚想了想,道:"可以先將咸陽學宮的弟子移出。郡上學府正好缺人。"

  朱襄道:"要不在縣裡也建個學院?"
       子楚道:有錢嗎?
  蔡澤和藺贄開始噼裡啪啦打算盤,打完之後,道:"如果你不出兵就有錢。"
現在輪到子楚猶豫了。
 他當然想出兵。秦國統一,不出兵怎麼行?現在王翦和李牧都在楚國邊境停了下來的,等楚國人在其他五國的"幫助"下和談。秦國如今無戰事,子楚很想開疆擴土,加速統一進程。

  但如果他興兵,便沒錢安頓這些來秦國的人才。

  秦王子楚在現在和未來中猶豫了一會兒,嘆息道:"三年內不大舉興兵。"

  藺贄道:"不興兵也不行,秦軍需要軍功。若需要軍功的秦軍就隨意出去打一打,一年打一兩座城池,不會給秦國造成太大負擔。"

  秦王子楚道:"這個之後再議,先把來秦國的人才安頓好。"
於是他們決定在縣裡增加書院。
算了一下賬,他們不由苦笑。
"本以為在楚國搶了不少錢回來,現在看來,錢永遠不夠用。"藺贄嘆氣道,"君上,當家難啊。"

  秦王子楚扶額。他開始佩服大父和君父。自己當了家之後,才知道當家有多難。

  當然,他可以無視民生,一意孤行推行統一戰爭的進程。

  但他有這麼多賢才輔佐,十分有野心。秦國不僅要統一,還要安穩地統一。統一之後的秦朝,一定要進入盛世。

  秦王子楚知道,秦國統一已經是一件既定事實。所以他的追求已經不僅僅是統一。

  他本人又有些完美傾向,所以便更為難了。

  君臣幾人愁了許久,終於商量出個大概,然後把朝堂卿大夫拉來一起頭疼。

  秦國等著賺軍功的將領有些不樂意。

  秦國確實底子更厚了,但戰功太少,還多被南邊李牧佔了去。

  先王休養生息,他們以為換了一個年輕秦王,總該好好打一場了。怎麼還休養生息啊?

 老修養生息,他們的軍功怎麼辦?

 秦王子楚想好了安撫他們的辦法。若想要立軍功的人,都給李牧輪流當副將去。

  李牧雖然不打楚國了,但他在南邊自給自足練兵。秦國統一天下,南邊也在天下的範疇內。所以去南邊打仗也有軍功。

  想要軍功的將領們這才被安撫住,而且還挺高興。

  在他們看來,現在的李牧就是曾經的武安君白起。誰不知道跟著武安君白起打仗就是白撿戰功?想必跟著李牧也是。

  秦王子楚順帶給李牧封了爵,為"武成君",希冀李牧能助他成就秦國天下一統的美談。

  秦國有卿大夫問道,當初秦昭襄王是許諾李牧為未來的武安君。

  秦王子楚道:"白公言,武安君本無太大意義,只是因為他成為了武安君,武安君此封號才顯得特殊。而李牧已經不需要繼承他的封號。李牧有資格令另一個封號變得如'武安君'一樣特殊。寡人深以為然。"

  朝堂上卿大夫們紛紛稱是,心裡羨慕極了。

  李牧雖然沒有繼承"武安君"的封號,實際上已經算是武安君的"繼承人"了。
繼續開來的繼承人。
 秦王子楚用李牧安撫好武將之後,將縣學之事終於安排下去。
卿大夫這才沒有反對。
秦國居然要在縣裡開官學,遣咸陽學宮的弟子前去任教。此舉傳出之後,六國還在猶豫的儒家弟子紛紛開始打包行李。

  許多儒家弟子並沒有聲稱自己是儒家弟子,所以他們如果不被列入哪個卿大夫的黑名單,就不會被驅逐。

  還有的儒家弟子雖然被"驅逐",也只是被驅逐出朝堂,他們可以在家鄉隱居。

  秦國惡名在外,即便有了朱襄和荀子,他們也不喜歡秦國。

  "儒不入秦"的偏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更何況儒家並非荀子一家獨大,雖然孟子已故,修習孟子之學的儒家弟子也仍舊強勢。他們可不希望尊荀子為先師,去荀子手下當官。

  但秦國居然在縣裡開官學,讓廣大貧寒士子也能入學讀書,他們就坐不住了。

  秦國此舉,完全貼合了儒家"教化"的願望。

  於是什麼荀子和孟子的學術不和,他們都暫時放到一邊了。若錯過了秦國開縣學的壯舉,他們一定會後悔終身。

  於是秦王子楚又得到一批人才,還是一批荀子壓不住的人才。

  他更痛更快樂了。

  贏小政本來正在養傷,只做一些接待來秦國的比較有名望的學者的閒差事。

  子楚看了一眼嬴小政的傷口癒合情況,不顧朱襄的跳腳,把兒子抓去幹活了。

  他專門囑咐咸陽宮守衛,不準長平君入宮。

  一時間,咸陽城為此事鬧得紛紛揚揚,都說長平君逼迫秦王廢后,終究還是令秦王厭惡他了。

  蔡澤無語極了:"這些人是怎麼看出秦王惡了朱襄?"

  藺贄道:"大概是用鼻孔看的。朱襄呢?他難道去翻牆找政兒了?"

  蔡澤失笑:"你想什麼呢?政兒也不在身邊了,他便幹回了種田的老本行,住回莊子去了。"

  藺贄扶額:"他不是說要幫我們嗎?他回莊子幫?哼!"

  蔡澤道:"他在幫荀子整理手稿。"

  藺贄放下手:"幫荀子?那就去吧。現在來秦國的儒家弟子這麼多,荀子一定很累。秦王還年輕,他可以自己撐著。"

  蔡澤微笑。他也是這麼想的。

  於是秦王子楚拒絕朱襄進宮幾日後,得知朱襄居然沒有在宮門鬧騰,驚訝地詢問朱襄情況時,得知朱襄又翹班辭職不幹了。

  子楚對嬴小政道:"你可千萬不能和你舅父一樣懶惰!"

  嬴小政毛筆一頓,給了君父一個漠然的眼神。

  你說什麼廢話?我可是因為忙於公務不睡午覺,被舅父舅母揍的人,懶?

  "君父,我和舅父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去吳郡?舅母肯定想我們了。"嬴小政一邊給子楚打下手,一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