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 作品

170.得出來了(一萬!)

 因為倆人每天晚上的電話粥裡,楊蜜從來不提,哪怕有一次打她電話關機,許鑫往孫婷那撥的時候,也只是得到了一句“姐在宿舍呢”的謊言。

 他對女友肯定是百分百信任的。

 所以也就沒當回事。

 時間就這麼在忙起來就沒頭的節奏中流逝,為了炒作熱度,周

傑侖同意了西影廠的方桉。在4月20號當天,發佈了單曲:《不能說的秘密》同名ost,同時也是新專輯裡的歌曲---《不能說的秘密》。

 這首歌一出,他的歌迷立刻陷入了狂歡。同時也為《不能說的秘密》電影再添一把火!

 接著,26號那天,無視了網絡上關於《不能說的秘密》到底怎麼上戛納的留言,李平東帶領著周杰侖、桂倫鎂、以及西影廠派來的兩個人,在加上彎彎這邊發行公司出的倆人、黃俊朗、彈頭他們出發前往了戛納。

 一番交際會晤不必再說,一開始還對劉墨墨這邊存疑的西影廠在聽到這個短髮姑娘不知道用什麼手段,把《不能說的秘密》第一輪展映放到了下午3點半之後,也服氣了。

 展映的黃金時間段就是下午和晚上,上午中等,後半夜最次。

 而能放到3點半的時間……哪怕只有第一輪,哪怕只有一天的時間……

 這姑娘能耐也不小。

 而隨著媒體的跟進,周杰侖、桂倫鎂現身戛納的照片也傳出來了。

 唯獨沒見到楊蜜。

 但並沒有人覺得驚訝。

 早在23號那天,網上就已經披露了楊蜜的行蹤。

 23號到5月9號這期間,人藝推出的話劇《燕京人》的演職員表裡面,赫然有她。

 這也讓這一版本的《燕京人》的熱度無形之中拉高了許多。

 以前,話劇相對小眾,都是一些熱愛看的,懂怎麼看,怎麼品味話劇這種與電影表現方式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的人來看。

 演員是為了鍛鍊演技。

 也有真心喜歡話劇的。

 但大多數演員來演話劇,其實也是因為得不到什麼資源才來。

 但這種情況在人藝裡面很少。

 人藝裡的大腕很多,而這些人都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員”。

 所以,別人的話劇門可羅雀,但人藝的話劇雖然談不上場場爆滿,可受眾依舊比較大。

 但楊蜜這條新聞的出現,直接把“受眾較大”變成了“場場爆滿”。

 而通常情況下來參展的電影節觀眾留言,是在另外一個網站上面看得到。

 這個網站並不是官方網站,但每年會根據入圍名單,羅列出一部又一部電影,供已經看完的影迷討論。

 而比起影迷如何看待這部片子,可以作為風向標參考,顯然眾人更在意影評人的看法。

 而或許是因為時間太早的緣故,整個網站鏈接上,就只有一個影評人鏈接,劉墨墨直接點了進去後,對眾人開始翻譯:

 “這篇文章是由影評人……讓·帕森·馬德林寫的。”

 “他出名嗎?”

 劉墨墨話還沒說完,彈頭就問了一句。

 而劉墨墨想了想後,說道:

 “二線吧。距離大影評人還有一段距離。不算特別權威。”

 “呃……”

 彈頭似乎有些失望,而桂倫鎂則問道:

 “他說的什麼?”

 “我看看啊……唔,我給你們翻譯一下。他的第一句話:謝謝上帝,終於讓我看到了天朝電影人的進取心,他們終於不再滿足……滿足……挖掘人性醜陋的一面了。”

 “……”

 “……”

 “……”

 一屋子人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對這部影片的定義很鮮明,它是割裂開的兩種極端。它有著非常讓人眼前一亮的指導風格,但同時,演員的演技就是一場災難……”

 順嘴翻譯出來後,劉墨墨趕緊收住了話語。

 有些尷尬。

 而更尷尬的是其他人……

 “沒……沒事,你繼續講好了。”

 聽到周杰侖的話,劉墨墨點點頭:

 “好。”

 不過,在看完下一句話後,她還是決定委婉的翻譯一下:

 “大概意思就是

說,演員的演技還很稚嫩。就是這意思。”

 “……沒事喔,你就直接翻譯好了,我們都能接受。”

 顯然,周杰侖更想聽“真話”。

 “……好吧……我不清楚為什麼個人風格如此濃郁的導演,會在選角環節上出現這種失誤。在我看來,他的角色選擇完全是一種災難。男主角的……”

 她又看了周杰侖一眼,想了想,繼續翻譯到:

 “男主角的演技生澀而呆板,充滿了門外漢的味道。女主角的表現乍一看很不錯,但實際上內核空洞毫無靈魂可言。而其他配角,除了那位男主角的父親外,看起來都充滿了做作的樣子。這部片子的選角簡直是災難性的……嗯,後面的話基本都是批評,我就不翻譯了,我直接說下一段。”

 劉墨墨看著大家的臉色都不好,索性直接跳過了這部分:

 “好了,女士們先生們,在缺點說完後,讓我們迴歸到電影本身:坦白地講,它是我最近幾年關於天朝電影看過最舒服的一部片子。而上一次讓我對天朝電影有如此感覺時,還是《not one Less》……唔,《一個都不能少》。

 當時在威尼斯看《一個都不能少》時,我就被張一謀導演那褪去了刻意營造的人工色彩,開始朝著探尋自然、淳樸的美麗所感動。但那部電影就像是曇花一現,我以為天朝電影已經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時,卻又被這幾年來那些天朝電影人們繼續拿著晦澀、黑暗的題材來參展,而感覺到沮喪。

 首先,這部影片的導演風格很棒,電影之所以被稱之為藝術,它的最基本定義就是由色彩、鏡頭、演繹對象來組成。而這部電影無論是從調色、場景佈置、還是那讓人感覺到舒適的節奏中,都能看出來身為一名導演的掌控力。

 他為這部影片注入了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

 喜歡用佈景烘托角色內心世界,喜歡通過綜合環境,而不是單調的演技來表達一對熱戀男女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當然了,也不排除他是在彌補演員的不足。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彌補,我覺得他很棒。

 其次就是節奏的連續性。這個劇本很有意思,乍一看,是一條故事線貫穿始終,但實際上導演卻在為我們展露出了四種不同的結局。而這四種結局並不是很突兀的穿插,是被合理的埋在主線之中。隨著他那舒適卻不遲緩的主線故事,一點點展開。

 甚至,這部影片有一個很有趣的點。它充滿了合理性,也就是說,你可以把四個結局……或者說四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歸納為一個,也可以通過那主線的結局,來反推在某一個時間關鍵節點,如果男主角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後,會得到一個什麼結果。

 導演很誠意的把四種合情合理的“悲劇”展現給所有人。但偏偏又沒有過分渲染,輕描澹寫的一筆帶過,讓人產生了一種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真棒的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