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閱卷

  朱雄英對著侍衛們微笑道:“辛苦了!”

  一句隨口的關心讓這些站崗守夜的侍衛感動不已,腰包挺的更直了。

  朱雄英踏進大殿,卻看到所有人都在一絲不苟的閱卷,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站著,有的甚至坐在地上,時而驚歎,時而惋惜,手中的硃筆也在不斷寫寫畫畫,就連皇帝來了,都沒人察覺到。

  “陛下到!”

  隨著樸不了喊了一嗓子,所有人立馬站了起來,齊聲拱手道:“臣等見過陛下!”

  “諸位愛卿辛苦了!”

  朱雄英接著說道:“朕沒什麼事,就是來看看,順便讓人煮了些湯圓送來!”

  “謝陛下!”

  忙活大半夜了,也都確實餓了,一個個放下手中的試卷,準備吃飯。

  朱雄英坐了下來,隨口問道:“劉卿,此次恩科大考可有出類拔萃的治國大才?”

  劉三吾拿出放在案上的一沓試卷,說道:“陛下,這是臣與諸位同僚挑選出來的一甲,二甲試卷,共十六人,請陛下過目!”

  一甲只有三人,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沒有名額限定,但只挑出十三人著實有些少了,也由此可見劉三吾閱卷之嚴格。

  朱雄英隨手拿起一張卷子,仔細看了起來。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利弊?

  這道題屬於以古論今,考的就是藩王的問題,你要寫,朝廷集權弊大於利,那意思就是給地方藩王無限放權,那一定會被淘汰。

  這位考生的回答大意:漢唐兩代,外重內輕,引發割據分裂,權臣把控朝政,架空皇權,甚至謀權篡位,這種情況下王朝隨時都會覆滅。

  終宋一朝,內重外輕,雖無割據之憂,卻對地方失去綏靖禦侮的能力,邊防難穩,一旦天災有變,內憂外患之下,亦有亡國之危。

  朱雄英長舒一口氣,這考生竟然能看透大明朝將來的危機,人才啊。

  接著看下去,後面是他的解決辦法。

  就四個字,輕重相維,在朝廷高度集權下允許地方適度分權。

  看到這裡,朱雄英有些失望了,這個回答太理想化了,誰也無法完美的把握分權的尺度,即便是老爺子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做不到。

  打開後面被遮住的考生名字,上面寫道:黃淮,溫州府永嘉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