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179章 霍林河結識那臣

果真象朗布所說,霍林郭勒火車站邊設立了吉林省辦事處,拉煤的車到這裡登記,就會安排食宿,當然是自已花錢。辦事處還設了加油站,不僅有汽油,還有柴油、機油。但是,朗布給寫的條子卻用不上,因為邊防連的住址在山裡。

雲鵬在失望中驚喜地發現,這裡也有集體戶,知青竟是bj的。

通過和戶長那臣嘮嗑得知:bj知青和上海知青不一樣,他們去的生產建設兵團,是在軍區所轄區域內。這裡原來歸nmg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第51團第四連管轄,而nmg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歸屬bj軍區。這裡離bj920公里,離hhht卻有1400公里,離外蒙邊境只有120公里,他們是喊著守衛邊疆的口號而來的。

天下知青是一家,雲鵬把卡車停在了集體戶的蒙古包邊上,和這個戶的男女知青吃了一頓飯。進一步得知:他們是69年下到這裡的老三屆知青,下來時20人,六年抽走了7人,剩下這13人也都被扎查礦招用了。但是,他們不想留在這裡,也不願意當礦工,仍然保留著知青身份,在辦事處做一些服務工作,既掙工資,又不耽誤抽調。

戶長那臣說:“這裡生產建設兵團的bj知青,下來就掙工資,看著光鮮,但是到現在沒有一個回bj的。我們下來就鑽氈包,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雖然艱苦一些,但是年年有回城指標。”

戶裡有兩個氈包,男女分住,兩匹馬、兩頭奶牛、50多條羊,氈前包後是菜地和莊稼,過去燒牛糞,現在燒煤,日子過得挺舒適。

女戶長商容跟孫英敏說:“一到冬天,我們就回bj,夏天回來種糜子、穀子、黃豆、苞米,這裡地多,我們種足口糧揹回家,坐火車從不花錢買票,24個小時就到居庸關。倒車到西直門,就象從鄉下回去串門一樣。扎查淖爾也有一個集體戶,過去回bj都到我們這住一宿,得趕著馬爬犁走上一天,我們比他們好過多了。”

那臣帶我們去了扎查淖爾。淖爾漢語是水泊或湖的意思,一條簡易砂石路,把我們送到了煤礦。那水泊不大,卻是露天煤礦的生命之源,工人們飲水,機器加水,尤其是開釆出的煤層噴水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