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392章 宴席之中訂麥種

苗先農說:“毛主席的農業八字憲法你們知道嗎?”

柳青之見女兒被問住了,替她答道:“土、肥、水、種、密、保、管、工。”

苗先農說:“這八個字是1958年提出來的。土就是耕地,我們國家耕地千差萬別,咱們就說沙土地;肥就是施肥,原來是用農家肥,現在用上了化肥;水是指澆水和養殖,南方水多,咱們水少,也不說了;種就是種什麼作物,咱們這以玉米、小麥為主;密不是密植,是指保持土地肥力;保是保證作物質量,這一點說法太多;管是指管護作物,包括防澇、防旱、防蟲;工是管路、管渠、管工,就是指農田基本建設;現在情況變化了,根據我們地區的特點,我把這八個字精減了,順序也改變了。”

柳青之說:“你還是老毛病,毛主席的話也敢改動。”

“我這是實事求是,你們想聽嗎?”苗先農倔犟地說。

“想聽!”柳維嘉和雲鵬齊聲說道。

“我把咱們這的沙土地改成了種(zhong)、肥、水、管、工。種子是頭一位的,沒有好種子何談保證作物質量?所以我把保字也去掉了,而耕地特指的是沙土地,也不提了;肥是指化肥,居住在沙土地上的人少,又好開墾,所以那裡的人靠廣種薄收生活,人少地多,不用化肥就無法增產;水是不可或缺的,那裡十年九旱,必須有水庫接濟;管應該是田間管理,適時播種,三鏟三趟,及時搶收最重要;工應該包括機械化,人少地多,沒有拖拉機幫忙連地都種不上。”

雲鵬說:“你太瞭解沙土地了,我敬您一杯!”

柳維嘉說:“我們那裡這五點只差一點做不到,就是三鏟三趟,一個勞力種3垧多地,只能開苗以後鏟一次,號稱一遍五。”

柳青之說:“搞秋翻啊!既能疏鬆土壤,又能根鬚還田。”

苗先農說:“秋翻可頂替一遍鏟趟,要做到三鏟三趟,還要用拖拉機,你們給拖拉機換上小鏵犁,趟的問題就解決了,鏟是往壠溝扒工,趟是給壠臺上土,三鏟不如一趟,因為苗得到扶土才根深稈壯。你們鏟可以減少一次,趟不能減少。把二鏟改為追肥,往壠溝裡撒化肥,趟時就上了壠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