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 作品

第421章 賊子不要臉!


第421章賊子不要臉!

望著那個一身盔甲、六親不認的背影,于孔兼又對沈尚書嘆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前輩對林賊連連軟弱姑息,怕是要讓同道頗有微詞了。”

沈尚書冷哼一聲,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名氣大於實力的菜雞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林泰來拿捏,局面何至於此?

但沈尚書也很無奈,這些熱血菜雞黨羽都是自己挑的,自己所依靠的勢力基本盤偏偏就是這些熱血菜雞!

故而最後沈尚書還是安撫道:“會試已然事不可為,但會試不是終點,會試之後還有殿試,濫竽充數者終會原形畢露。”

這意思就是暗示,忍到殿試再動手。不如此表態,只怕也安撫不了暴躁小弟們。

經過小小的考前插曲後,林大官人回到了號舍,捏著香囊,專心等待考試。

天色亮了後,今天的考題就發出來了。

都知道考題截取自四五經原文,到了會試後,考題就不會那麼怪異了,往往就是正常的句式。

一般不會有“王速出令反”、“君夫人陽貨欲”、“人不如鳥”之類的變態題目了。

畢竟會試乃是朝廷大典,總需要有些體面,題目也不能太神經病。

所以懂行的人都知道,會試比鄉試簡單,沒準撞大運就能碰上做過的題目。

“我將草稿存在大宗伯這裡,如果出現了試卷正稿與草稿不同,必定是有人掉包,大宗伯你也要負責。”

為什麼自己的科舉道路阻礙如此之多,為什麼從提調官到考官,全都要針對自己!

其實沒什麼可吃驚的,這倆人雖然在歷史上人品有問題,但文章才思在林大官人的朋友圈裡,算是頂尖的。

此後林大官人就專心答題,第一篇和第二篇都是“胸有成竹”,文不加點一氣呵成的寫完了。

如果連許國都壓不住,那要申時行這首輔還有何用?

可是第三道卻是《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這並不是提前得知的題目。

林大官人先看向《四書》三道題,輕輕皺起了眉頭。

除了呵斥,被綁死責任的禮部尚書也幹不了別的。

董其昌就不用說了,在歷史上可是“復古派后王世貞時代中興五子”之一,但在本時空估計不會有這個組合了。

幸虧會試題目都不難,《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這種題目的義理也很常見,多了幾百年研究經驗,總能找到些句式套進去。

難不成主考官許國就是想通過這種方法,把他林某人的試卷鑑別出來?

想到自己和主考官許國的關係,林大官人不由得長嘆一聲。

到了下午臨近黃昏時,陸續開始有人交卷出場。

最後林大官人斷定,這情況肯定是主考官大學士許國的小心思!

當今科舉,三場重首場,而首場重首篇。

所以第一道和第二道題目不變,就足以讓主考官許國向關係戶有個交待了,關係戶完全可以通過前兩篇過關。

如果第三篇不只是差點意思,甚至極為拉垮,那肯定就是不學無術,但靠山非常過硬的關係戶,比如大家刻板印象裡的某林姓考生。

而第三道題目臨時變化,大概就是許國用來鑑別關係戶的一種小手段。

他一邊揣摩著主考官許國的思路和心態,一邊結合著後世的研究經驗,花了一個時辰精心攢出了一篇。

柔恭執競,德莫盛於古王,而懋昭肇修夫人紀德至奇者,至庸足以宰之也。

(中股)

濬哲欽明,德莫隆於古帝,而時雍必始於平章德至紛者,至中足以馭之也。

出考場龍門時,恰好遇到了周應秋和董其昌兩個友人。

第一道和第二道沒什麼,都是從申首輔那裡提前得知的題目,預先有所準備了。

他真看不出來,那幾道題怎麼就針對你林泰來了。

但到第三篇時,林大官人真費了點心思,因為主考官許國肯定會重點察看這篇,用這篇來鑑別考生。

“(起股)

負陰抱陽以來,通直專翕闢之原.而中道立焉。

(後股)

德非統古今而不變者,不足以言至,中庸則賅乎.

德非合遐邇而皆行者,不足以言至,中庸則貫乎.

(束股)

是故偽學之執一,托夫子而已失其真;鄉愿之同流,貌為庸而轉鄰於妄。”

“滾!”沈尚書呵斥說。

如果某人的前兩篇文章的文法非常好,而第三篇文章差點意思,那此人多半就是關係戶。

只有這樣的考生,才會出現前兩篇出色,第三篇徹底稀爛的情況。

董其昌問道:“林兄弟感覺如何?”

第一天首場共有七道題,前三道《四書》題,後四道《五經》題。

其實不算大事,但也是個小變故,讓林大官人沒有著急答題作文,先思考了一會兒。

形生神發以後,全日用飲食之質而庸理著焉。

林大官人答題不算慢,也交了試卷。然後卻沒有把草稿隨便交出去,反而堅持要見總提調沈尚書。

董其昌:“.”

周應秋在歷史上就是去年那科南直隸解元,和王鏊、唐伯虎、顧憲成一個級別的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