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 作品

第四百五十九章 可以不出去嗎?(求月票!)

又過了數日,兩道朝廷詔令傳達至宣府鎮城。





第一道詔令是調山西右參政、分守口北道王象乾為右僉都御史、宣府巡撫。





注意這是調,不是升。明面上看,王象乾似乎由一位從三品參政變成了四品巡撫,還降了一級。





至於王象乾為什麼還如此興奮,只能說這就是大明國情,四品巡撫比三品參政更大。





當然朝廷這樣安排也是有原因的,王象乾剛升到從三品沒半月,立刻又升三品,就有點太兒戲了,以後很容易升無可升。





但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巡撫似乎又非王象乾莫屬。





一幫老官僚們在這種問題上,總能想到折衷辦法,就這樣搞了個明降實升的操作。





反正巡撫只是差遣,本官既可以是三品,又可以是四品,就先讓王象乾回四品重造算了。





第二道詔令就是,命巡閱宣府鎮欽差林泰來趕赴張家口堡邊牆,主持冊封北虜右翼哈喇慎部酋長白忽臺為都督同知的儀式。





張家口堡距離宣府鎮城距離只有六十里,縱馬半個多時辰就到了,目前算是宣府鎮最重要的關口之一。





本來林泰來就想過,要去張家口堡馬市那邊巡視。如今得了朝廷主持冊封的詔令,就更要早點去張家口堡看看。





主要是先熟悉一下地理環境,萬一有人自恃兵強馬壯想強搶民男時,起碼知道怎麼撤退。





這日,在已經變身為巡撫的王象乾的陪同下,林欽差前往張家口堡視察工作。





張家口堡坐落在群山環繞的谷底,距離邊牆只有七里。





如果北虜想從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進入內地,張家口堡就是必經之地。





張家口堡肯定也建有城牆,周長四五里左右,比宣府鎮城小得多了。





如果沒有馬市的話,這裡可能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邊堡,但有了馬市之後,一切都開始不一樣了。





在行政上,張家口堡歸屬於萬全右衛,目前由一名張姓指揮同知為守備,在邊堡守備中這絕對屬於超高配了。





正常情況下,普通邊堡守備一般用千戶級別的武官來擔當,統稱備禦千戶或者守備千戶。





此時的張家口堡只有東、南兩座城門,東門叫永鎮門,南門叫承恩門。





關於邊鎮城堡的城門名字,大都是這種風格.





負責守備張家口堡的張指揮就在南門外二里處,恭恭敬敬的迎接林欽差和王巡撫。





見了面後,林泰來好奇的問道:“你也姓張?和這張家口堡有什麼關係?還是巧合?”





張指揮答道:“先祖為萬全右衛指揮使張文,於宣德年間修築了這座張家口堡。”





林欽差盡職盡責的勉勵了幾句說:“原來是世代戍邊的國之功臣,本官最敬佩的就是環境艱苦的戍邊將士。”





就是張文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哦,和自己的隨從左護法撞名了。





不過林泰來沒有說出來,左右護法張家兄弟也裝聾作啞,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隨便調侃的。





此後張指揮邀請大佬們入城,但林欽差停馬不前,又問道:“城中可有鍾金夫人否?”





張指揮有點懵,欽差大佬你這是啥意思?





林欽差又詳細補充說:“先前聞說,北虜鍾金夫人三娘子從宣府鎮城往張家口堡邊牆去了,如今可在城中啊?”





張指揮還是懵,聽不出大佬你這是到底盼著她在,還是盼著她不在?





還是如實答道:“數日前她確實過境張家口堡,不過已經回了邊牆外了,至今沒有再出現在邊牆內。”





於是林欽差就放心了,跟著張指揮入城。





看過城堡內的兵營、街道、衙署,另外居然還有了一些民間商鋪,張指揮便邀請林欽差登北城牆。





十來年前,北城牆上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平臺,臺階五十二級,高五丈左右,直接從北城牆突出。





而平臺上又建有玉皇閣,乃是全城的制高點,功能類似敵臺,如今是張家口堡的標誌性建築。





林泰來登上玉皇閣後,在張指揮的指點下,朝著北方眺望。





東、西太平山和中間的山口清晰可見,以及修建在山口的邊牆,還有蜿蜒流過的清水河,都在視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