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九十五章 跨海作戰

  東非的漁業可以參考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海岸線比東非少,可奧匈帝國的面積也比東非小,而且奧匈帝國深居歐洲腹地,當地人就多吃淡水魚的習慣。

  而東非移民的飲食習慣其實也符合大陸國家習慣,東非移民主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個是遠東移民,遠東經歷過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甚至很多海港和漁村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這也是遠東帝國海軍發展不利的原因。

  然後是以施瓦本地區為中心的南德意志人群體,可以說是東非文化的核心構成部分,包括黑興根王室在內很多純德意志人都來自南德意志地區,南德意志地區自然和奧匈帝國一樣,都居住在遠離海洋的內陸,所以也是傳統農耕群體。

  最後就是奧匈帝國移民,只不過奧匈帝國移民駁雜,就和奧匈帝國的民族構成一樣,總體而言斯拉夫人巨多。

  所以從國民構成而言,東非是實實在在的傳統農耕型文明國家,而非海洋文明國家,各種因素都使得東非海洋漁業並不發達。

  與之相反的則是海洋貿易,東非海洋貿易每年都在增加,而海洋貿易增加的重要原因又是因為內陸開發導致東非可以用於國際貿易的貨物和商品種類大大豐富。

  所以這二者是正相關關係,內陸開發越強,則海洋貿易越強。

  當然,也有例外,就像現在戰爭狀態下,東非遠洋貿易受到極大挫折,不過這只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

  而且這對東非而言並不完全是壞事,就像東非海外貿易受限以後,東非很多工業生產進口的零部件,都受到一定影響,這使得東非工業部門和工廠不得不在“自給自足”的道路上更加用心,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國產化的深入。

  在這方面,東非其實已經有條件實現部分核心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只不過受到“造不如買”的環境影響,沒有發揮空間。

  而貿易受限之後,很多裝備受到英國制裁,反而激發了東非全國的“創造”性思維。

  當然,這是建立在東非初步工業體系和義務教育建設的成就之上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一定的工業底子和人才才是東非的底氣所在。

  現在的科技還沒有發展到容易被徹底壟斷的地步,這也是東非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