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三觀.CS 作品

第23章 困惑


  天空當然是最有可能的波動來源地。在宇宙中,電磁波、重力波和高能粒子以及各種射線就像是一鍋沸騰的湯一樣來回波盪不休。

  而且它們所蘊含的能量也大的驚人。

  僅以快速射電暴為例子——gw190425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發生後,一次強大的快速射電暴抵達了地球。這一次持續了1.7秒的快速射電暴釋放出的x射線能量,等於太陽五年所釋放的能量總合。

  比起發生極為偶爾的快速射電暴,脈衝星則更加“穩定”並且更加狂暴。這種會“眨眼”的天體是超新星爆炸後的產物。它同樣也是一顆中子星,但其自轉速度快的驚人。它們的自轉週期從0.0014秒到11.765秒都有。並且週期還非常穩定。www.33qxs.m

  脈衝星同樣也會發出快速射電暴,但它的發生條件更加嚴苛。只有質量足夠大的超新星爆炸後,才有可能留下一顆快速自轉的中子星,以及周圍極其稠密的自由電子團。

  在脈衝星的快速自轉下,其磁軸也會相應發生強烈的週期性變化。而周圍的自由電子則會在快速變化的磁軸作用下,被化身成被彈弓射出的彈丸。

  發射頻率從0.0014秒到11.765秒不等,單次發射的能量幾乎等同於太陽一年所釋放出的能量總和。這種堪稱宇宙加特林的天體,就算是在整個宇宙中數量也相對有限。

  這種級別的天體活動,想來是能夠滿足“巨大擾動”相關條件的。但是根據包子的調查,大崩潰之前整整兩百年的記錄中,都沒能找到符合條件的“超新星爆發”或者“全新快速射電暴活動”的記錄。

  天上掛了“此路不通”的牌子,陸沉只能把實現投向地面。

  如果說宇宙現象作為擾動有什麼缺點,那麼距離絕對算是最重要的一條。遙遠的距離加成下,強大的快速射電暴會被逐漸削弱——哪怕發射的時候,粒子和射線能量巨大。但隨著距離延伸,能量四處散逸、能夠抵達地球的能量最終不足一開始的千萬分之一。

  但是……地殼活動不同。

  它就發生在人類腳下,深度最多不過6371公里。

  根據包子的調查,在大崩潰發生之前的兩個月時間裡,地球的地殼活動確實非常頻繁。兩個月的時間中,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發生了三次7.0級以上地震,亞歐地震帶上的7.0級地震則多達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