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風煙大步來 作品

第397章 船的發展方向

腓特烈只是保持微笑,這種稱讚在當初設計飛翔的鬱金香號時已經說過了。

他說道:“大口徑炮上船是歷史潮流,我聽說盎格蘭王國有人在設計在側舷舷窗後佈置十多門甚至更多噴氣炮的戰艦。”

魔法氣槍賣了這麼多年,仿製的人不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只是氣槍的成本和質量不如韋森州的產品,造不如買,但市場上沒有的噴氣炮就只能自己造了。

腓特烈繼續說:“未來的船隻必然是全鋼鐵結構,不過現在還為時過早,可以從鋼鐵龍骨加上木製外殼的小船開始。”

“火炮後坐力的問題可以從設計鋼龍骨船開始考慮,將後坐力分散,而不是隻作用在甲板上。”

“現在我們需要一批百噸左右的近海炮艇,用來應對萊茵聯盟北方日益增多的海盜襲擾。”

博克納聽出了腓特烈的意思,現在領導即將成為萊茵聯盟的海軍大臣,有保護沿海的政治目標,又提出了未來艦船發現的方向,更是拿出了“軍艦”的概念圖,顯然是下定決心要乾了。

“這樣的軍艦必須從頭開始設計。”他沒再浪費口舌而是很快進入工作狀態,“龍骨使用鋼鐵涉及到船體的重量分配等很多問題,加工上更是沒有先例可循,需要做很多的實驗。”

腓特烈和他們打交道多了也聽出了玄外音,於是說道:“試驗經費不夠了打個報告過來。”

鋼鐵龍骨需要從零開始點開大量的科技點,鋼鐵廠和重型機械廠那邊也需要做大量工作,以後還要在造船廠這邊建專門的加工廠,這些都是鉅額投入。

腓特烈不是全知全能的,在船舶領域,船體的三種骨架形式橫骨架式、縱骨架式和混合骨架式是一種都不知道,先原則後具體、逐步深化、逐步接近的設計方法更是兩眼一抹黑。

好在他擁有花了十年時間初步搭建起來的粗糙工業體系和研究系統,還有錢,自己只需要指出一個方向,就會有人去研究,不需要像當年搞坩堝炒鋼和軸承那樣親自出馬。

就在腓特烈和博克納探討魚雷的可行性時,辦公室突然一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