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鴉影 作品

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西域形勢

  雖說劉諶在歷史上表現出的忠烈讓後世很多人對北地王讚譽有加,但也不一定能成為明君,西征期間劉諶的表現是他能否坐穩天子之位的最後一次考驗。

  如果真如光武那般開明仁睿,劉封自然樂見其成,如果劉諶是個昏君,獨斷專行,德不配位,以劉封現在的權威和影響力,換個皇帝甚至自己上位也不算難事。

  如今北方有杜預、鄧艾,河北有姜維、陸抗,再加上王濬的水軍支援,劉封相信征討遼西等地易如反掌,隨著水軍的日益強大,對東海的控制權增加,絕不會再出現後世被一個小島之民騷擾的情況。

  至於漠北拓跋鮮卑部,只要拓跋力微一絲,部下自然四分五裂,歷史上拓跋力微部也是因為衛瓘的離間計而破滅,有面貌煥然一新的匈奴進入漠北,相信不出十年,胡人各部劃分地盤繁衍生息,經過兩三代人的發展之後,徹底融入華夏民族。

  即便劉封儘量避免插手朝中事務,還是在府中日理萬機,比行軍打仗還要繁忙,三月時間轉眼即過,又是一年春草綠。

  春河解凍,草長鶯飛,與家人短暫的團聚之後,劉封馬不停蹄地趕往西涼,隨著中原統一,亂世結束,西域的形勢也愈發緊張起來。

  大漢與西域的戰事歷朝都有發生,西域也因為匈奴的入侵反覆背叛,加上天高皇帝遠,一旦朝廷勢力稍微若小一些,便反覆背叛無常。

  西域都護始設於漢宣帝時期,隨後西域各國分割,形成三十六國,在此期間西域各國,受制於匈奴和大漢之間,搖擺不定。

  明帝時期,大漢開始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又遣班超出使西域,從此西域經歷了艱苦的南北拉鋸戰。

  班超領導下的疏勒、于寘等南部諸國和北匈奴控制下的龜茲及其屬國莎車、溫宿、姑墨、尉頭等北部諸國互有勝負。

  班超以疏勒、于寘等國之兵,率先向莎車發起進攻,莎車用計策反了疏勒國王忠,迫使其不得不回奪疏勒,並另立新的疏勒王。

  反叛的前疏勒國王忠借康居兵與班超在疏勒對抗,雙方僵持半年之久,隨後班超利用康居與大月氏的聯姻關係,賄賂大月氏,使其成功勸說康居退兵,忠被徹底擊敗並斬首,大漢重新奪回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