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二章 佈置作業

 
張周笑道:“陛下是擔心他不能執行所制定的戰略?”

 
朱祐樘點頭道:“朕有這方面的疑慮,朕找人取代威寧侯,更多是要反守為攻,秦紘以往在用兵上謀略不顯,過於守成,且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朕只怕在京城所定的策略,到了西北則走形,到時臨時換人,又會經歷一番波折,耽誤了用兵。”

 
旁邊的蕭敬也提醒道:“以東廠所查,秦紘在家鄉時,生活仍舊困苦,但有他人接濟而不受,地方官慰問也從都不見。”

 
間接是在幫皇帝問張周。

 
秉寬,咱是不是選錯人了?

 
張周則顯得很自信道:“陛下,秦世纓乃是當世名將了,若不用他,還能用誰呢?”

 
“秉寬啊,以你在軍中的功勞,若是朕要以你總制宣府、大同等處軍務,相信並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你去西北也無須長年累月,最多半年便可回來。”朱祐樘一臉熱切。

 
張周笑道:“臣還是更適合在後方,為前線將士出謀劃策,多研究一些厲害的火器。”

 
“嗯。”朱祐樘點頭,“可對於秦世纓,你有辦法嗎?”

 
“事在人為。”張周道。

 
“好。”朱祐樘看到張周臉上的自信,雖然他不知道張周有什麼辦法,能讓頑固不化的秦紘聽令而為,但他還是對張周充滿期待的,“調他往西北的諭旨,已在四日之前送達山東,朕讓他在往偏關之前,可途徑京師。”

 
從山東去偏頭關,走北路的話的確是途徑京城的,讓秦紘順道來個京師,皇帝也沒有耽擱秦紘赴任的時間。

 
“陛下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除了讓他來面見於朕,由朕親自跟他委以重任,還會讓他跟你單獨會面,能否讓他執行你的策略,就看你自己的。如果你認為他實在難以調遣,朕再收回成命,讓他回鄉也不是不可……”

 
張周拱手道:“陛下多慮了。用人應當不疑。臣定會盡心竭力,讓他感受到臣的誠意。”

 
……

 
……

 
張周在蕭敬的引路下,往東宮而去。

 
當天張周要給太子授課,皇帝讓蕭敬陪同,更多是讓蕭敬多配合一下張周,若是張周自己去辦的事不太方便,那就讓東廠上,就算有惡名也讓東廠去背。

 
“張先生,您確定那秦紘,會按照陛下和您的意思辦事?不是咱家潑冷水,這種人就是茅坑的石頭,他又臭又硬,曾經為了安遠侯的事,陛下沒少跟他置氣,他也沒給陛下什麼面子……反倒是之後將他下獄查罪時,他或還有心生怨懟,聽說在他見到諭旨之後還有不想奉詔之舉……”

 
蕭敬就沒好意思說。

 
你這到底舉薦個啥人呦?

 
當初因為安遠侯的事,跟皇帝和太皇太后鬧不愉快就罷了,皇帝還將他下詔獄問罪,最後查無實證把人給放了,最後令其致仕還鄉,後來就算給他個南京戶部尚書的職位,秦紘還是託病跑了,回家後寧可吃糠咽菜也不接受任何地方官的接濟。

 
這次皇帝召他回來委以重任,還鬧情緒不想回……

 
這種人,你居然覺得能駕馭得了他?

 
張周笑道:“身為臣子,既已奉詔往京師而來,何必想他以前做過什麼呢?”

 
蕭敬苦笑道:“別人就算了,秦紘這種……您不想也不行啊,就算您不想,陛下也會想,他會一心為朝廷辦事嗎?而且……他對陛下身邊近臣……是有成見的。唉!”

 
最後蕭敬重重嘆口氣。

 
就差說,你是想跟秦紘好好相處,奈何人家從來就沒打算待見你。

 
讓他聽你的?還想用誠意打動他?

 
別做春秋大夢了。

 
即將到文華殿時,蕭敬最後總結了一句:“張先生,不行的話一定別勉強,陛下要用兵於河套,若他實在不能便聽陛下的將其撤換。大明西北的用兵可不能恢復以往……”

 
“呵呵。好。”張周笑著應承。

 
“您先忙,咱家在這裡等候,回頭帶您去內府甲字庫看看……”

 
……

 
……

 
“怎麼樣?怎麼樣?打起來了嗎?結果如何?”

 
張周出現在文華殿,朱厚照終於抓到機會,不顧一切衝上來問詢張周有關西北戰情。

 
王鏊等人來給太子上可第一堂課,此時他們都還沒走,見到朱厚照跟張周相處的方式,跟他們完全不同,他們也都不由多看兩眼。

 
張周沒有理會朱厚照。

 
他先過去跟王鏊等人拱手作別,而王鏊也只是點點頭,臨走時提醒道:“翰苑校書的事,也多留心。”

 
“是。”

 
張周現在事很多很忙。

 
翰林院內,《大明會典》的校對仍在進行中,張周作為欽命的總校官,卻近乎從來沒出現在翰林院內,不是說他懈怠公務,而是他在送成書的時候已完成了最基礎的校對,如果真有什麼錯漏的話,他自己是看不出來的。

 
孤證不立,書中的錯漏自然還是要以別人來找為妥。

 
但到現在,也沒見翰林院的誰,從他所編撰的成書中找到重大的紕漏,最多是有小細節上有不盡不詳的地方,做簡單的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