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零一章 助太子一心向學

 
張周道:“程侍郎又見了不少吧?”

 
“啊?”

 
程敏政突然啞火,隨即尷尬一笑道,“一點臭毛病,這輩子是改不了了。”

 
張周笑著搖搖頭道:“如果跟文壇的人見面,就是毛病,那這世上有毛病的人可就多了,吹毛求疵可不是治學的根本,相信陛下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會讓程侍郎主持會試。程侍郎放心去見便可。”

 
“萊國公,你這話說得……老夫聽來很中聽啊。其實老夫還見過嶺南的湛元明,他是身著孝服來的,心中滿是執念,老夫都替你捏把汗啊。”

 
程敏政好似看熱鬧不嫌事大一樣。

 
徐經道:“嶺南學派不過是領略了心學的一點皮毛而已,豈能與張師的造詣相提並論?”

 
程敏政瞅了徐經一眼。

 
那古怪的眼神,又好似是在諷刺徐經,你個姓徐的好沒原則,同是一科參加會試的同窗,現在就叫人家“張師”,自貶身價,要臉不?

 
不過程敏政再一想,自己還不是跟張周平輩,甚至地位上自己還不如張周了?

 
誰也不用笑話誰。

 
張周笑道:“我倒是覺得,想跟嶺南學派的人,好好論一論。不過呢,我自己的名聲不著緊,這次找程侍郎來,是商議一件更重要的事。”

 
“哦?”程敏政好奇道,“這文壇之名,涉及到平時在大明學界的安身立命,萊國公你不在意?”

 
張周搖搖頭道:“身外之名罷了。於我之外,都是一些浮雲。”

 
“呵呵。”程敏政笑了笑。

 
他就沒好意思問。

 
你不在意自己的名聲,又在意什麼?

 
張周道:“程侍郎可知太子也動身南下,明後兩天就可能抵達南京?”

 
“啊!?”程敏政大驚失色,差點坐都坐不穩。

 
“程侍郎不必驚訝,是太子自行離宮,多日之後才被錦衣衛尋到,因為時已過徐州,若貿然護送北上,還不如順太子之意,到南京來走一圈,也算是讓太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廣見聞。”張周陳述朱厚照來南京的好處。

 
程敏政一臉緊張之色道:“就怕出什麼岔子。”

 
唐寅道:“到也無妨,太子南下途中,一路都是跟從京往南的幾名士子一起走的,也因此在旅途初期避開了錦衣衛的追蹤,直到陛下將信兒傳給萊國公,這才……”

 
“這……”

 
程敏政剛才都沒好意思提。

 
皇帝把太子當寶貝一樣看著,居然能讓太子離開皇宮?還能離開京城?居然還能南下上千裡才被尋到?

 
宮廷宿衛都是吃乾飯的嗎?

 
最後居然還是張周出馬,才把人給找到?

 
張周笑道:“太子南下南京,已無可避免,我便想借著此番南京文壇的盛事,為太子揚名,讓天下士子感受到太子的向學之心,彰顯大明儲君在治學上的態度。讓他得天下士子的敬仰。”

 
“咳咳咳……”

 
程敏政本來打算喝口茶壓壓心中的驚駭,誰曾想張週一席話,讓他直接被茶水給嗆著。

 
果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萊國公……太子身份……不宜公開……還是……咳咳……”程敏政話都說不清楚了。

 
從程敏政為人處世的風格來說,他還接受不了這麼跳脫的想法。

 
別說是他,連旁邊的唐寅和徐經也聽呆了。

 
難怪張某人在找到太子之後不急著把人送回京城,還要一路暗中護送到南京,感情是謀劃個大局?給太子揚名?虛歲才十歲的熊孩子,名聲能揚到哪去?

 
張周嘆道:“我也知道,太子身份特殊,想助他成事必定是困難重重,但這不還有程侍郎在,也有伯虎和衡父二人?群策群力嘛。”

 
程敏政差點就想說。

 
別。

 
你們上就行,別稍帶上我。

 
我沒那本事。

 
徐經腦袋瓜活泛,他道:“萊國公,您看是否這樣?在文壇論學時,讓太子多出去與士子坐而論道,隨後您再公開招攬他為入室弟子,如此既彰顯了太子的名,也彰顯了您的地位?”

 
唐寅板著臉道:“切莫亂說。”

 
張周則笑著道:“我倒覺得,衡父的提議還挺不錯的,不一定非要按照你說的辦,但路數是對的。”

 
程敏政在旁邊聽著,人有點懵逼。

 
張某人啊,還說你不在意虛名?我看你是想借收太子為弟子,給你自己揚個大名吧?而且有太子為你的心學背書,什麼嶺南學派、渭南學派的,還不都靠邊站?

 
一個能把太子收為入室弟子的人物,他的學術思想一般人誰敢去質疑?

 
要說會玩,還是你張某人會玩啊。

 
唐寅一臉忌憚之色道:“如此會不會令太子身陷險地?”

 
張周笑道:“伯虎,你不也說了,太子南下途中,參加過不少的文會,據說還有不少人賞識他,認為他在心學上的造詣不淺,這說明太子不但在書經上有學習的天分,連學術上也能早早立名。陛下對太子的教導……算是煞費苦心,這點程侍郎是知曉的。”

 
“嗯。”

 
程敏政無奈點頭。

 
作為曾經的翰林學士,也是東宮講官之一,程敏政當然知道朱厚照是有多胡鬧,也知道皇帝為了教兒子是有多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