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執政?

趙梓駱心理非常遺憾,看來年齡確實卡死了,可自己做了這麼多準備,拿不到副理事長席位,參加不到華國重掌話語權的計劃中去,那太可惜了!

文化話語權的交鋒,勝負就在五年之內。

如果答應周處長,他以後的路可以走的非常順。

以他的成就,30歲提出要當副理事長,誰敢說不?

但那是七八年後啊!

這場文化話語權的爭鋒已經結束了!

自己好不容易穿越過來,這樣恢弘的盛宴,自己趕不上何其遺憾?

他不想接受!

看到趙梓駱沒說話,周處長也不惱。

而是笑道:“我個人是這樣覺得的:孔方老師在娛樂上的天賦前無古人,如果再歷練一下的話,以後肯定會大放光彩。”

“現在很多市裡,宣傳部門都只是一個口號,很少有市區能‘出圈’。”

“但孔方老師如果前往,我相信各市都非常歡迎。”

當然歡迎。

光是一位藝術家在那個市區,就足以吸引全國娛樂公司在那裡組建一個特別辦事處!

趙梓駱嘆了口氣,咬了咬牙說道:“周處長,我也不繞圈子了。”

看來是有不同的想法……周處長和陳秘隱晦地交換了一下眼色,笑道:“老師隨意說就是,討論而已,沒那麼多顧忌。”

趙梓駱深吸一口氣,肅容道:“我覺得,文化話語權的爭奪,歸根到底,是作品的競爭!”

“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場晚會,一個獨屬於華國作品的音樂廳,展廳……它們就像一條條小河,匯聚起來,才是文化輸出的長江。”

陳秘沉聲道:“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任何作品,西方都嚴防死守。”

“阿美瑞卡為代表,可真正的阻力,是後面的高盧和狄奧多帝國!”

趙梓駱瞭然。

高盧國,和地球上的法國差不多。

狄奧多則是和意大利對應——雖然國土外形不同,可歷史文化極其相似。

在地球上,希臘,羅馬在古代藝術都空前繁榮。他們就是目前西方文化最原本的模樣,所有西方文化都脫胎於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文化。

直到教廷統治歐洲的“黑暗時代”——約公元前十二世紀到公元前九世紀。歐洲的藝術接近於停滯,甚至在倒退!

11世紀末,是十字軍3次東征帶回來了許多紀念品——包括書、雕塑,文物,歌舞等等,這些都被搬回來,放在教堂,歐洲高層人士開始廣泛接觸古羅馬的藝術,並且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

這是文藝復興的第一顆種子。

13世紀的佛羅倫薩,文藝復興開始出現苗頭,特別是在但丁、彼得拉克、喬託的著作發表後,星星之火,開始燎原。

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帝國(拜佔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為文藝復興埋下了最後二顆種子。

1295年,由威尼斯商人出身的馬可·波羅出版的在當時歐洲社會看來十分荒誕卻又充滿誘惑的《東方見聞錄》。由此引發了歐洲人對高度文明,富饒的東方世界強烈的探索慾望,最終開闊歐洲人的視野。

同時1405年~1434年,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再加上陸上絲綢之路,再再加上處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奧斯曼帝國興起,成為了歐亞橋樑,進一步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導致了文藝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