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大聖 作品

第1092章 再見異食癖的沈青青姑娘


                 “夫人?”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奇女子,能清楚知道少陽局內情況……”

  玉京金闕三人都是露出訝色。

  “莫非你們家夫人也是不老山的人?”赤元真人試探問道。

  義先生搖頭:“非也。”

  性格比較衝的鐘老三,臉上直接表現出對不老山嗤之以鼻的不屑表情:“不老山那種天生帶缺陰德,生兒子沒屁眼的貨色,也配與我們家夫人相提並論。”

  咚!

  義先生舉拳敲了下鍾老三的腦袋,怒其不爭的狠狠瞪了一眼。

  “幹啥突然打我!”鍾老三委屈抱頭。

  義先生怒道:“不會說話就不要學會搶答!”

  呃。

  鍾老三這才反應過來他剛才的話帶有歧義,然後心虛閉上嘴,不敢反駁。

  “聽你們一口一個我們家夫人,可以聽得出來你們肯定很敬重此人。本真人剛才注意到一個細節,你們說到‘我們家夫人’時,眼神下意識看一眼晉安道長方向,我來大膽猜一下,你們家夫人和晉安道長認識?而且關係還很不一般?”

  鍾老三又想要搶答,這次義先生有了心理準備,提前踩一腳鍾老三,警告鍾老三別再搶答。

  鍾老三疼得抱腳原地跳,一臉委屈表情。

  義先生:“無可奉告。”

  自知剛才說錯話,有些心虛的鐘老三,抱腳附和道:“對,無可奉告。”

  清曦真人不知想到什麼,抬頭看一眼晉安,晉安早就進入眼觀鼻,鼻觀心的“頓悟”狀態,不敢亂瞄。

  接下來,玉京金闕帶著義先生和鍾老三,前去找鎮國寺和天師府,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走,是去是留?

  是繼續堅守在鬼湖還是去堅守聖湖?

  老凌王橫目說道:“我們憑什麼相信你們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老凌王本想來個下馬威,哪知義先生不卑不亢的回答:“你們大可以選擇不信,我們只是遵守夫人託福,來帶走晉安道長一個人。”

  赤元真人露出果然如此表情。

  老凌王則是沉吟看向晉安方向:“嗯?”

  “看來晉安道長不僅認識你們家夫人,而且關係匪淺?”

  義先生還是那句:“無可奉告。”

  “嘿。”老凌王氣場很強,為人很霸道,受不得有人忤逆他的話,如果稍有不順心就會毫不猶豫的露出打壓氣勢,他兩眼微眯的打量義先生,眸光逐漸冷下來。

  義先生不為所動,未被三境後期強者的氣勢打壓恐嚇到。

  晉安主動站出擋在義先生和鍾老三身前,扛下老凌王所有氣勢打壓,他剛要準備開口,從始至終都保持沉默的玉京金闕清曦真人,突然開口了。

  清曦真人聲音如林籟泉韻:“玉京金闕同意去聖湖,為防夜長夢多,立即動身。”

  清曦真人這位奇女子在玉京金闕里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這位師叔伯親自發話,就連赤元真人都不敢有異議,他和玄雷真人當場表態願意去尋找第二個龍眼湖聖湖。

  鎮國寺的淨禪大師、慧真大師都與晉安交情深厚,覺海大師對晉安一路上的感觀也非常友好,三人朝須行大師低語幾句,須行大師也當場表態:“晉安道長為人正直,嫉惡如仇,鎮國寺願意相信晉安道長,陪晉安道長一起去尋找聖湖。”

  原本還想恃強凌弱,強勢打壓的老凌王,一下成了光桿,陷入尷尬境地,氣勢是收是放都不對,如被人架在半空一樣難受。

  不過到了這種歲數的人,一張老臉厚如樹皮,老凌王先是神色陰沉隨後哈哈一笑,當作什麼都沒發生的皮笑肉不笑道:“本王也有此意。”

  不久後,其它勢力便發現了玉京金闕、鎮國寺、天師府的異動,三宗集體放棄鬼湖,轉而深入龍窟另一個方向。

  “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不再鎮守龍眼湖了?”

  “這樣不是更隨了我們的意嗎,沒人阻攔,可以隨時下入龍眼湖。”

  “哼,要下你下,這裡面肯定有詐!”

  人心就是這麼叵測,前一刻這些人還在為怎麼下入龍眼湖急想辦法,下一刻龍眼湖就成了棄子。

  ……

  ……

  沼澤密林的另一邊,此時正在發生另一場驚變。

  “趕屍人,還沒準備好嗎,那塊被我們替換掉的鎮屍碑恐怕撐不了多久,時間拖越久越是增加暴露風險。”說話的是無頭和尚,聲音是他從他腹內傳出的,帶著低沉悶響。

  無頭和尚、黑鶴老祖、金毛犼都站在一邊,看著他們口中的趕屍人。

  不老山果然還有隱藏的實力,之前發生在龍窟外的戰鬥,就沒有見到這位趕屍人,這又是一尊三境後期的強者。

  趕屍人摘下斗篷,露出兩顆人頭,這竟是一軀二頭四臂的連體人,一顆頭顱帶著灰霾,絕望氣息,一顆頭顱卻是生機勃勃,紅光滿面。

  雙頭意味著擁有雙意識,即便其中一顆頭顱死了,另外一顆頭顱也能活下來。

  所謂的趕屍人,就是一個頭顱殺死另一個頭顱,並煉屍成性命之修,用自己另一個兄弟替自己消災擋難。這手段其殘忍又驚世駭俗,令人膽寒又毛骨悚然,只覺這世道真是荒誕無邊,光怪陸離。

  “你們再急也沒用,陽極陰生,否極泰來,‘陰陽爭,生死分’,只有正午才是把通幽老祖從陰間黃泉路救回來的機會!”雙頭連體人的趕屍人冷哼說道。

  在雙頭趕屍人腳下,是一座高高鑄起的法壇。

  法壇上擺著一張案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