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一零五四章 軍屯新政


                 朱楨宣稱要讓留滇將士們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可不是隨口說大話而已,他是有真材實料的!

  首先,朱楨當場宣佈,自即日起,所有留在雲南的將士,都將享受到每月一千文的特別津貼。且發的是銅錢,而不是不招人待見的寶鈔。

  眼下大明錢貴鈔賤,一千萬銅錢能換將近兩貫鈔,僅此一項就比將士們的軍餉高了。

  更驚人的還在後頭,朱楨又悍然宣稱,他已經徵得了父皇的同意,在雲南試行與內地截然不同軍屯新政!

  大明現行的衛所兵制與屯田息息相關。眼下全國軍戶共約兩百萬戶,每戶授田因地區而不同,一般為二三十畝,多者可達三四十畝。

  所以軍戶們並不是都當兵,甚至大部分時間都不當兵,而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種’,也就是說十家軍戶中,三家各出一壯丁為兵,曰‘正兵’。

  另外七家,和三家的‘餘丁’,則負責耕種這十家的地,供養十家人吃飯,以及三個正兵的糧草被服等各種軍需物資。

  當然,當兵的不會一直當兵,種地的也不會一直種地,彼此是有輪換的。平均下來,大概就是‘三年當兵,七年種地’。也就是所謂的‘七戶種地十家吃’。時空小說網

  這種軍戶自給自足的模式,至少在洪武年間,確確實實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讓他們不用承擔軍糧,也就不用遭受往邊疆輸糧的恐怖折磨。

  朱老闆便曾得意的宣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普通百姓也確實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大明國力自然也因此迅速恢復。但這是建立在軍戶們承擔了全部軍需負擔的基礎上的……

  而且大明開國後,全都是出邊作戰,大軍動輒遠出邊塞數千裡,軍糧的消耗堪稱恐怖。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水運,單靠陸運的話,把一石軍糧解送到幾千裡外,就要花好幾石的費用。

  所以軍戶的負擔是極重的。

  朱楨對軍戶屯田制是摸過底的,他發現目前的分配模式極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