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門梟虎 作品

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閣與論功行賞

  吳年抬頭看了一眼眾人,滿意的點了點頭。

  漢國雖小,但有九府。廟堂之高,也是五臟俱全。

  “官制的制定,我就不問了。論功行賞怎麼樣了?”吳年問道。

  劉知行早有準備,從袖子中取出了一本摺子,站起來遞給了吳年,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吳年展開摺子看了一下。

  排列第一行的功臣,赫然是陳國公李勇

  然後分別是汾陽公章進。

  武陽公龍且。

  漢朝的爵位制度基本照搬了楚國。第一檔是國公,第二檔是郡公。

  李勇是國公。

  章進、龍且分別是郡公。

  下一等是郡侯。

  有鐵牛、王貴、張聲、李天寶、汪由校、馮衝、趙鹽亭、張海平、呂聲。

  下一等是縣侯。

  有關金瀚、劉武、黃虎、陳家貴等十五人。

  下一等是縣伯。

  有趙曼成、李允寵、呂留良等十三人。

  下一等是縣子。

  有九人。

  下一等是縣男。

  有二十一人。

  都賜給丹書鐵券,允許世襲罔替。有大功者,在爵位的同時,賜給勳官。

  比如說李勇的官職是。

  右柱國、陳國公李勇。

  人數有點多,但沒辦法。一個國家的建立,不能只靠民族感情。

  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別人給你賣命,你不給別人甜頭,誰給你賣命?

  趙鹽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馮衝雖然忠心,但對功名利祿也極為上心。

  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攻入楚都,衣錦還鄉。

  所以凡開國之君,必定大賜爵位,以籠絡人心。他這裡算比較少的了。

  但後來,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後繼之君,革退爵位。

  因為養著這些公侯,是要花費國家財政的。

  不過吳年仔細看了看後邊賜給的服飾、田宅、金銀、器物,以及歲給的俸祿,滿意的點了點頭。

  劉知行還是很務實的。這些爵位很風光,也允許後世子孫世襲罔替。但是給的俸祿比較低。

  比如說陳國公李勇,歲給祿米一千石。也就是十幾萬斤糧食。

  吳年對這份功臣名單很滿意,又很不滿意。抬頭對眾人說道:“我在高句麗就交代過。我能有今日,劉知行功第一。怎麼沒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