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李綱的歡喜

 也就是說,帥臣制定的作戰計劃,如果監軍不同意,那就不能實施,必須要報給皇帝來最終裁決,由此一來往往貽誤戰機。

 這個弊病顯而易見,但凡懂兵的人誰都知道不能這樣。

 軍隊必須統一思想統一指揮,就像一艘船,如果有兩個掌舵的艄公,各自想行駛的方向又不一致,那船就絕對無法順利前行。

 更何況大宋皇帝用來分制軍權的還不只監軍這一個,還有各種名目設置的統兵官,都可以對一場戰鬥指手劃腳。軍事指揮不統一,不敗才怪了。

 何慄之所以喝斥岳飛,就是因為監軍制度這種特殊性。

 大宋監軍是皇帝親信,是監督帥臣軍權的,若不讓監軍事前否定帥臣的抉擇,就無法阻止帥臣利用軍權威脅皇權。

 你岳飛不讓皇帝派監軍事前監督,想幹什麼?你想擁兵自重嗎?

 這個問題如果上綱上線那就麻煩了,眼見大殿氣氛陡然緊張,岳飛也有些手足無措,趙桓卻擺手微笑說道:

 “朕說了,今日會議暢所欲言,有什麼說什麼,朕就是要聽聽各位的意見。

 放心,朕這點度量還是有的,今日言者無罪。”

 眾人這才舒了一口氣,其實李綱、姚友仲、張叔夜這些多年的領兵大將都贊同岳飛的意見,只是這話不能這麼說。

 李綱聽說了岳飛作戰的勇猛,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將才,又敢仗義執言,也十分賞識,所以忙起身幫他說話:

 “陛下,鵬舉之言,其實是想強調軍隊指揮的一致性,不要受到無益的掣肘,倒不是對監軍本身有什麼異議。”

 趙桓點頭說道:“這個朕自然知道,其實岳飛所說朕也很贊同,軍隊必須要指揮統一,才能夠打勝仗。

 坦白的說,誰都知道,設置監軍就是擔心領兵官有不臣之心嘛。

 別的皇帝可能有這個擔心,朕這裡不會。

 因為你們都是朕絕對信任的將領,朕堅信,不管什麼時候,你們都不會起兵造朕的反。”

 這是實話,歷史上這些將領的確都是絕對忠臣,包括張俊,雖然是大奸臣,但也是絕對忠於宋高宗趙構的,這都是蓋棺定論了的。

 所以,趙桓欽定的這些武將都不是起兵造反的人,對此趙桓有絕對的自信,而不只是籠絡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