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37章 人前顯聖

標題為判目,也就是此科出題的題目,徐鶴熟讀《大魏律》,知道這題出自《大魏律·吏律》。




徐鶴回答的內文,十分駢麗,對句工整,而且處處用典。




比如第一句,【南陽徐庶,識臥龍名隱之推;北海禰衡。見鸚鵡才高之賦】。




此處用了徐庶和禰衡的典故,同時對仗工整。




徐庶在去曹魏之前,向後主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禰衡曾賦詩云:鸚鵡能言曾似鳳,蜘蛛雖巧不如蠶。




又比如【連敖坐捕,重登大將之壇;督尉無功,更拜護軍之爵】之句。




連敖是戰國楚國的官名,但這裡代指寒心,後半段則代指漢武帝時期的公孫敖。




韓信曾任【連敖】這樣的小官,且被夏侯嬰在刑場上救下;公孫敖救出在建章營當差的大將軍衛青,兩者情節有些雷同,所以徐鶴舉了這兩個例子來說明題目,並且官名對官名,對仗及語義都十分工整。




然而,徐鶴的答案裡,真正關於判決的部分是什麼呢?




只有尾句【合坐妄舉常刑,難受進賢上賞】。




其實這個判決有些模稜兩可,放在後世,這句話就是【他好像說了,但好像又什麼都沒說】的意思。




但放在這個時代的科舉考試中,這樣的答案卻十分討巧。




因為考官要考的並非是你的斷案能力,而是藉著這個機會,繼續考察你的知識儲備和臨場語言組織能力。




說白了,科舉的判文考試,與其說是考如何判決案件,不如說是如何用華麗的文藻展示考生自身的才學,只要在發揮時注意不要偏題、離題太遠,便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判文了。




大宗師此時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徐鶴這個【童生】了。




可以說,就從剛剛的判文中他能看出兩點,一是徐鶴讀書很多很雜,引用的典故有一些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要回憶一段時間才能記起。




二是徐鶴這個【童生】可以說在文采方面甚至超過了很多生員、舉人。




大宗師感嘆道:“若是你的年紀再小個兩歲,本官都建議你去考神童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