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553章 讓人神經緊繃的會試

好吧!原以為寺卿大人是直男,到最後也是個婉約派!

……

大魏朝會試的考生資格及報名的程序,朝廷是有嚴格規定的。

凡是有資格參加會試的舉人,先要向州縣呈報申請諮文。

再由州縣呈府,府呈省,順天府、應天府所屬州縣呈府尹,經過核准後仍由省府發給州縣,交給本人領取。

這就叫做“公據”。

有了這東西,官府就會給考生按照路程遠近發給路費。

到了北京後,考生要連同鄉試文字諮繳禮部投呈報考,這一步,是為了確定你的考試資格,以及按人頭計算備印試卷。

舉人從家鄉到京城,沿途都有驛站供給車船乘坐,這叫“供給腳力”,又叫公車。

舉人會試,所以又叫上公車。

這個名詞來源於漢代,依漢制,以公車接送應徵之人。

所以在另一個時空中,康南海率領舉人鬧事,就被稱之為“公車上書”,來源就在這裡。

這次會試的主考官除了吳興邦,還有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吏部尚書邱騰。

會試一般是有兩個主考官的,主考官基本上都是在翰林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或者詹士府少詹士、左右春坊、大學士等官中選用。

兩個主考中必有一人帶著翰林院學士兼任各部侍郎或者部堂、太常卿擔任。

不過到了英宗之後,主考一般都是由大學士擔任,有的時候甚至還會由兩名大學士一同擔任。

但這一科就有意思了。

按照常理,上一科是秦硯和夏陽秋擔任主考,這一科應該輪到吳興邦和徐嵩擔任主考了。

但神奇的是,徐嵩並沒有被皇帝欽點為主考。

徐嵩上任得晚,會試主考這麼重要的事,應該早就定下了。

所以徐嵩未能被點為主考,這還情有可原。

但秦硯卻沒有被點為主考,這就讓很多人意外了。

又沒有人規定,上一科是他,這一科就不能是他。

皇帝化掉了秦硯的名字,卻選中了邱騰,這很耐人尋味啊。

沒錯,邱騰作為掌院學士,翰林院的頭頭,身上還有禮部尚書的銜,這絕對夠資格當主考了。

但關鍵是,大魏朝已經很多年沒出過兩個主考,竟然其中之一不是大學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