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屈 作品

第十章 第一部電影!





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晚上,彗星將從地球掠過,8個正在聚會的年輕男女,意外的打開了量子悖論的無限盒子。




無數平行時空在這個晚上交叉在了一起,一連串怪誕的事件,也就由此展開。




不需要靠大場面、特效雕琢,只倚重故事本身,利用大量伏筆式對話跟細節,為觀眾構建出了一個懸疑燒腦的奇幻故事。




這部電影在推出之後就大受好評,被譽為當年最出色的懸疑科幻片之一,常年出現在小成本懸疑科幻電影的盤點視頻中。




其實在《彗星來的那一夜》之前,還有一部一樣是侷限在一個場景裡,以談話為主而拍攝出來的超低成本科幻電影挺出名的。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不過這部電影根本不在吳淵的拍攝考慮之中。




不會真的有人相信這部電影全球票房3.5億美元的通稿吧?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實際上這部電影連院線都沒上,是以dvd形式發售的,而且市場反響也就那樣。




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在中文互聯網上,這部電影就莫名其妙的被傳為了神作,還安上了一個“全球票房3.5億美元”的帽子。




說實在的,這部電影裡借用主角的嘴,輸出的全是關於哲學、科學、神學以及西方社會發展史的討論。




吳淵要真把這部電影拍出來,不管做不做本土化的改編,都不會賣座的。




而《彗星來的那一夜》不同,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平行時空意外發生交織”的奇幻故事,十分懸疑有趣!




任何國家,任何文化背景的人,只要認真看,都能看得懂這一部電影,不需要接受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




唯一可惜的就是,這部電影是純新人作品,更像是一部實驗作品。




電影拍攝全程手持鏡頭搖晃又隨意,畫面構圖也並不嚴謹,拍出來的效果更像是一個長篇volg,讓這部電影的商業氣息降低為零。




而且電影的頭十分鐘實在是太過散漫無聊了,雖然頭十分鐘的聊天中埋了很多伏筆,但是觀眾真的很難熬過這十分鐘,等到之後的彗星劃過,平行時空開始交叉。




如果想要更有商業價值,那吳淵必須要給這部電影做一些瘦身,並且調整拍攝手法。




這把高端局!




還好,吳淵覺得自己做得到。




夢中幹了20年業內工作,國內的、國際的各種電影看過無數的吳淵,自認為還是能搞得定這樣一部單一場景構圖分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