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十五章 文德殿(2)

 此乃國家大典也!

 非得旨,而擅入者,最輕也是刺配沙門島,永不敘還。

 啪!

 禮樂聲中,持著淨鞭的大貂鐺,再次揮動淨鞭。

 “皇太后、皇后、皇子坐殿矣!”

 殿帥燕達立刻帶著所有橫班大將,趨前一步。

 宗室、外戚之中的顯貴要員們,緊隨其後。

 在這些身後,三省兩府及有司大臣,在王珪、蔡確、韓縝的押班下,分作了三個縱隊。

 一時滿殿皆是幞頭,紫緋青綠,熙熙攘攘。

 群臣,持芴而進,在殿中御階的欄下,依著班次,大禮參拜:“臣等恭迎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延安郡王殿下臨朝!”

 便有著符寶郎,敬奉著天子印璽,來到殿上,將天子印璽,恭獻於帷幕之前的玉案上。

 西側屏風中,御史中丞黃履,已經起身。

 他領著兩位侍御史,躬身前行。

 在三班班次之中,來回巡視。

 獬豸冠下,執法者的雙眼,如鷹隼一般銳利!

 御階上,兩位閤門通事舍人,則緊緊的盯住了橫班武臣、宗室親王還有三衛官們。

 絲毫的懈怠,任何的不敬,在此刻都是大罪!

 良久禮樂聲終於停下來,御史中丞黃履,持芴敬退,兩位閤門通事舍人,也退避到一旁。

 此時,原本橫列在殿中,像一堵城牆一樣,將殿上、殿下分割開來的武臣班列,自動向兩側退去,並轉而側立一旁,持兵刃而立。

 在殿上右側,禮樂使緩緩的推動黃鐘。

 咚!咚!咚!咚!咚!

 黃鐘五聲,在殿中迴盪。

 啪!

 淨鞭再響!

 一切禮樂、聲響,皆歸於沉寂。

 群臣皆持芴肅立於班次之中,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只聽著,端坐在帷幕後的皇太后說道:“今日吉日,群臣畢至,國家有嗣,社稷有後矣!”

 群臣於是在王珪、蔡確、韓縝率領下,持芴而拜:“皇帝陛下幸甚!”

 “皇太后殿下幸甚!”

 “皇后殿下幸甚!”

 如此,三拜而禮,起,宰相王珪、蔡確,持芴升殿,到了御前,開始跳舞。

 手舞足蹈,足蹈手舞。

 這同樣是唐代傳下來的規矩。

 凡典禮、聖節、大朝會,百官御前舞蹈以賀。

 所以,舞蹈道賀,在唐宋時代是和臣服、恭順掛鉤的。

 當今天子生平之志,就是擒北虜、西賊之酋首,於殿前舞蹈。

 兩位宰相,舞蹈禮畢。

 帷幕內的高太后,才接著道:“兩位宰相,請依治平故事,暫充皇子延安郡王立儲禮儀使,宣讀官家立儲制詞!”

 “唯!”王珪和蔡確,立刻恭身匍匐,再拜而起。

 在高太后的授意下,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充任為今日聖旨傳遞閣門使者。

 他託著寫在白麻紙上的制書,亦步亦趨,來到兩位宰相身前。

 然後跪地匍匐,將天子制書,恭呈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