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盛唐:我的父親是李世民 作品

第956章 御馬在哪

  你提的不好,也有個積極又不搶功的好態度在,你提的好,自然是領導的得力助手,主功是領導的,你只是輔助了一波。

  既不奪領導的風頭,又不耽誤你的主張得以實現。

  總之這種發言一定要讓領導先說,領導說完別人才有餘地自由發揮,否則別人是沒法張嘴的。

  皇帝一張嘴就把問題拋給了群臣,都不說話那不就冷場了嗎?於是大司徒長孫無忌急忙站了出來。

  “臣聞臨敵將戰,必先觀士卒之情。臣適行經諸營,見士卒聞高句麗至,皆拔刀結旆,喜形於色,此必勝之兵也。”

  長孫無忌朝上一揖,又說道:“陛下未冠,身親行陣,凡出奇制勝,皆憑陛下謀算,諸將只是按著預定謀略行事而已。今日之事,乞陛下指蹤!”

  長孫無忌拽了一通好詞,無外乎就說了兩句話。

  一句說咱們的士兵一個個的大刀都按不住了,憋著要衝出去殺敵,那憋得相當難受。

  一句說想當年打仗都是皇上你的計謀才得勝的,今天也得你來出謀劃策,你劃個道兒我們跟著幹就完了。

  一個人一時受寵,或許是運氣造成的;若是一世受寵,不管什麼關係,都一定是能力使然。

  李世民手下的能臣很多,大多都是在某一方面才能突出。

  若說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準確體察上意,隨時替皇帝把臺階鋪平墊穩,那真是左有長孫無忌,右有房玄齡。

  李世民不是一個多細膩的人,他性格很豪放,是個粗線條的糙漢子,動不動就血上頭了,脾氣說上來就上來,情緒時不時的就失控一下子。

  多虧了朝堂上有長孫無忌、房玄齡兩個出氣筒,一有事他倆就冒出來一個。

  有他倆冒尖了,皇帝就揪著他倆罵,皇帝出了氣,群臣被敲打一頓,他倆還沒有負面情緒,被罵就被罵。

  長孫無忌有時候表現得很窩火、很生氣的樣子,房玄齡總是當著皇帝的面,一副嚇得要死的模樣,出門連臉都不紅。

  後宮也得有滅火器隨時準備著,從前有皇后長孫氏,現在有太子李青雀。

  與其說一位英明的皇帝引領了一個盛世,不如說一群人成就了一代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