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二十六章:劉季願為公子戰一場

   

   

   

   正如蕭生,他是一位極其擅長治國理政的大才,若是現在再有一位和他同樣的大才來到您的軍中,您要如何做呢?如果您不能人盡其用,那就要剋制麾下賢才的規模。”

   

   

   

   劉邦聞言問道:“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嗎?有賢才卻不招納,這恐怕不是明主所應該做的。”

   

   

   

   洛亦笑道:“沛公,這真是亦要與您說的,想要成就大事,有這麼一些事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是糧草,這就要一位能給您打理後方的人才,蕭生可以擔任這個任務。

   

   

   

   這是您的根本,就像是您的身體一樣,揮舞出去的拳頭有沒有力量,這一拳打完之後還有沒有力量去揮舞下一拳,都是身體素質所決定的。

   

   

   

   第二則是利刃,您的身體再強壯,若只能被動挨打,那最終是一定會死的,所以您需要一把利劍和絕好的劍術。

   

   

   

   昔年輔佐慶忌的孫武,打造魏武卒的吳起,還有白起王翦,就是這樣的利劍,您麾下勇武豪壯之人很多,但勇戰派的將軍至少要到先祖武公那個級別,才能戰勝那些謀戰派的統帥,像這種無雙的統帥您的麾下還未曾見,這是您需要注意招納的。

   

   

   

   第三則是大勢的規劃,天下形勢時時刻刻在變,但又有最基本的不變,這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出,這就需要一位乃至於許多位智謀之士一同在您的帳前聽令,這就是謀主。

   

   

   

   這些人一言乃至於可以決生死,雖然不像那些直接提供糧草兵員、直接為您打仗的猛將統帥,但是這些人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才智之士,您的麾下同樣沒有,亦雖然家學淵源,卻不是那種才智通天之人,不能讓您事事料敵機先。

   

   

   

   亦的大兄陵就是這方面一等一的人物,往上數三千年,所有的聖王賢臣都沒有能勝過大兄的,只是大兄要居中籌謀諸侯,不能襄助沛公。”

   

   

   

   雖然洛亦是站在無數前人的智慧上說出這一番話,但是蕭何和劉邦不知道啊,只覺得鞭辟入裡,真不愧是洛氏子,沒有庸人。

   

   

   

   劉邦沉吟道:“賢才的招納不是一日就能夠完成的,子玉同樣有良謀。”

   

   

   

   洛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大的優勢就是魅力高,最擅長的大概就是交際,能說會道,表現在屬性上就是狡言比較高,會忽悠,他的六維屬性都不錯,但沒有超過九十的,不過他倒是能為劉邦去招納賢才。

   

   

   

   “沛公,會盟諸侯之中的韓王成,他麾下有一人,名為張良,楚公項梁說張良是僅次於大兄的智謀之人,我與他交談的確是智慧過人,若是能讓他襄助,勝算必多。

   

   

   

   現在韓王和張良想要尋求楚公項梁復國,但是楚公項梁定然是要對上蒙恬和章邯的,韓王成哪裡有能力去和這兩位正面對敵。

   

   

   

   我們可以藉機邀請韓王成繞道蒙恬之後,這樣韓王定然願意,張良也就能隨之而來,我看那韓成不是個能成事的人,現在和張良打好關係,日後就有機會讓他歸在您的麾下。”

   

   

   

   劉邦是和張良閒談過的,所以稍微知道張良的才能,這就是他受到刺激的原因之一,六國貴族生來就有這些人傑投效,而他只有一群出身豐沛的老兄弟。

   

   

   

   這王侯將相,真的是天生的貴種嗎?

   

   

   

   當見到身邊洛亦眉心那道熠熠生輝的聖痕時,再回想起那日洛亦對自己大聲說著,王侯將相,不是天生的貴種,劉邦這些時日心中翻騰的思緒漸漸平復下來,笑道:“就依照子玉所言,邀請韓王成一起。”

   

   

   

   劉邦在會盟諸侯眼中的形象是個敦厚的老者,畢竟在這一行人之中,他的年紀的確是比較大了。

   

   

   

   韓王成是表面上的領袖,實際上韓人都以張良為首,韓王成自己也對張良言聽計從,面對劉邦的聯盟請求,便直接問道:“子房,這沛公的聯盟我們要答應嗎?”

   

   

   

   張良沉吟道:“可以答應,楚公項梁要北向和趙王歇共同對抗章邯,魏王咎也隨著他們一起去,燕王和代王都要前往舊地去招納民眾然後共同對抗章邯。

   

   

   

   項羽之前打敗了蒙恬的先鋒軍,現在還是由他前往對抗鄭地的蒙恬,這是韓國的國土,沛公想要從洛陽繞道,是想要截斷蒙恬的糧道,之後破入關中。”

   

   

   

   張良一眼就看出了劉邦想要做的,韓王成便問道:“子房,伱說若是我們先入關中,成為關中王怎麼樣?”

   

   

   

   張良聞言搖搖頭道:“王上,如果一個稚童懷中抱著黃金經過紛亂的鬧市,難道還能留下性命嗎?

   

   

   

   您和我都是韓國的貴族,在韓國的土地上有聲名,這裡的舊人在暴秦的統治之下受到了苦難,所以會希望原來的王回來,這就是我們能夠這麼快拉起軍隊的原因。

   

   

   

   所以只要收復韓地就可以了,在這裡積蓄力量,關中王不是我們所能夠奢求的。

   

   

   

   若是要佔據關中王的位置,就一定會和項氏敵對,您認為我們能夠戰勝項氏嗎?”

   

   

   

   韓王成微微嘆氣,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諸國之中楚國最強,項梁在楚地的聲名又高,現在還是洛氏的盟友,這天下共主的位置似乎就是為項梁所準備的一樣,真是讓人豔羨。

   

   

   

   張良不想讓韓國陷入和楚國必敗的戰爭之中,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斷絕韓王成想要進入關中的心思。

   

   

   

   兩人率領著軍隊到了劉邦營中,然後張良就見到了洛亦,他當即就明白定然是洛亦讓劉邦邀請自己。

   

   

   

   於是就在眾人之前,張良問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沛公,您是想要協助項羽切斷蒙恬糧道進入關中,還是想要自己進入關中呢?”

   

   

   

   張良先前給韓王分析的時候就知道劉邦想要進關中,但他還是如此發問。

   

   

   

   因為先前諸侯會盟之時,項羽就對進入關中表達了極大的興趣,項梁王天下,項羽王關中,出力大好處就大,這是應該的。

   

   

   

   六國貴族的主要目的是復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像是韓國這樣有求於項氏的,就更不可能去爭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