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雀吞龍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轉瞬之間,四族已得其三!

  一旦族中子弟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偌大的家族將會陷入青黃不接,新生代力量斷絕的尷尬境地。

  因此曹昂將戰略計劃擺上檯面後。

  鍾迪才會激動到無以復加。

  甭管曹昂能不能辦到此事,只要他有這樣的心,有這樣的想法。

  那都是一條解救親兒,以及鍾家其餘子弟的大好渠道。

  這個地方一拿捏。

  鍾迪又豈有別的選擇呢?

  …………

  鍾迪走了。

  在與曹昂立下約定之後。

  便拄著柺棍,被攙扶著離開了。

  望著老同志遠去的背影,曹昂嘴角不由微微上揚,露出一個莫測的笑容。

  其實在從荀攸的嘴巴里,瞭解到關於鍾家的情況之後,曹昂就想到了通過這個法子,來進行突破。

  畢竟一旦將家族子弟解救出來,就意味著能夠迅速恢復元氣。

  而作為家族優秀子弟的代表,也就是鍾繇,能夠迅速扛起家族大梁,這對一個成熟的世家而言,無比重要。

  如此一番思緒過後。

  曹昂將念頭收攏。

  復又看向荀攸。

  “公達,按照你所說的,陳家在難易程度上排第二,是否如此?”

  在荀攸點頭給出回應後。

  曹昂抬起手,便向前一推。

  “打鐵還需趁熱,鍾家已經摺服,此時合該一鼓作氣。”

  “走,且隨我拜會陳公!”

  ……

  陳公就是陳紀。

  說這個名字或許不熟悉,但如果論起他的字“元方”,想必不少人就耳熟能詳了。

  這老爺子今年六十二歲。

  和鍾迪屬於同一輩人。

  同時也是陳家碩果僅存的老同志,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陳氏族長。

  陳紀之父,乃是當初名動天下的,穎川四長之一的陳寔,別號陳太丘。

  和《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所提及的乃是同一個人。

  而這篇文章中的“元方入門不顧”,元方就指的是陳紀。

  對於曹昂而言。

  這樣曾經活在課本中的人物,如今居然活生生的站在面前,著實令他感到有幾分奇妙的意味。

  而當這老爺子並同其子陳群。

  親自到門外相迎的那一刻。

  這種奇妙的意味就越發濃重了。

  陳群陳長文,這位也同樣不簡單。

  拋開他身上凝聚的諸多名氣光環,最令曹昂記憶深刻的一件事。

  便是這陳群,乃是九品中正制的主創者,也就是說,世家門閥天下的景象,是從他這兒得到了制度上的支持。

  ……

  對於九品中正制。

  曹昂可謂是深惡痛絕。

  這玩意兒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在設立之初,對於遏制清流鄉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鞏固了朝廷的統治。

  但它的弊端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所謂的好處,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說沒有好處。

  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給人才設定品級,由品級來決定一個人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其升遷的快慢。

  而負責評定評級的,則是中正官。

  在制度設立之初,中正官一般都是地方官員兼任,往往是由郡太守,或州刺史推舉,或者朝廷指派。

  也就是說,在設立之初,人才上升的渠道,還是掌握在朝廷手中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上逐漸對這套評選制度進行侵蝕,再加上朝廷,必不可能如立國之初那般強勢。

  很快,負責評定品級的中正官,就變成了由地方上自行推舉,甚至當地的幾個宗族坐下來,一邊喝酒一邊推定。

  同時評定品級的根據。

  也從家世、德行、舉止,德行佔據最主要的評分標準。

  變成了家世壓倒一切。

  可想而知。

  在轉入這個階段後,本意是想打壓清流鄉黨的九品中正制,反過來就變成了助長歪風邪氣,固化階層,鞏固世家門閥統治的最強有力武器。

  若是朝廷一直強勢便罷。

  一旦出現傾頹之態。

  那麼分崩離析的速度,將會比一般的封建王朝,還要快上十倍百倍。

  可如果作為王朝的統治者。

  又怎能寄希望於後世之君代代強勢,永不出錯,朝廷永不傾頹呢?

  因此對於曹昂而言。

  這玩意兒就是個毒瘤!

  必須掐滅這個制度的出現。

  ……

  這些想法在腦海裡一閃而過。

  曹昂並未因為九品中正制,就將自己的厭惡牽連到陳群身上。

  這傢伙能力是很強的。

  縱使獻上九品中正制的時候,帶有了不少私心,但只要自己不開這個口子,那他就只會是最忠實的臣子。

  如此想著。

  曹昂順勢便對陳家父子拱手行禮。

  接著道出了自己的來意。

  “陳公,袁術竊居南陽已久,對兗豫一帶虎視眈眈,在下此行,正是打算將其逐出南陽,以保兗豫之安。”

  “只是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在下依託潁川郡攻伐袁術,若是郡中不穩,那實在難以令我心安。”

  “因此小子前來拜會,是希望陳公能支持我懾服潁川郡!”

  陳紀今年雖已六十二歲。

  但相比於鍾迪的老態龍鍾,這老爺子倒是表現的頗為清健。

  在聽見曹昂的訴求後。

  陳紀那因為年老,而略帶渾濁的眼眸中,倒是難得的劃過一絲亮光。

  隨即卻又搖了搖頭。

  “將軍之意,老夫已知曉。”

  “只是我陳氏向來秉承一個原則,那便是聽從朝廷的法令。”

  “朝廷允誰為刺史州牧,我們陳氏便奉誰為尊,至於我們陳家自己,從來沒有佔地為王的念頭,最起碼在老夫尚能當家作主,在這一代陳氏中,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

  ……

  陳紀就差沒說一句“這波我們站中立,將軍您請回”了。

  拒絕之意很是明顯。

  然而這樣的話語飄入曹昂耳朵裡,卻令他整個人精神為之一振。

  他二話不說。

  便從懷中摸索出了一封詔書。

  “陳公還請過目,此乃朝廷拜我為豫州牧的詔書,其上加蓋有天子印璽,乃是最具正統性的任命。”

  “袁紹之周昂者,袁術之孫堅者,皆是自表自任之輩。”

  “區區不才,卻也絕非此二人所能相提並論!”

  一封詔書懟到陳紀面前。

  頓時讓這老爺子大吃一驚。

  手腳麻利的接過詔書,然後仔細的通讀了一遍上面的文字,接著又細細的觀察了一番,末尾處的幾個印章。

  如此半晌過後。

  陳紀方才抬起頭來,眼神定定的看著曹昂,口中則頗有疑惑的問道。

  “曹將軍,長安朝廷何以千里萬里,送來詔書,任命你為豫州牧?”

  ……

  曹昂非常淡定的笑了笑。

  接著意味深長的解釋道:“我不就山,山卻就我。”

  “董賊之意,想必是妄圖通過這樣的手段,挑起我與周邊各方的矛盾,從而引得關東內亂。”

  “彼時他自可在長安坐收漁利。”

  “只不過於我而言,受任豫州牧一職,倒也沒什麼壞處,反倒能憑此官職,積攢實力,日後反攻長安,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陳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接受了這個解釋。

  這個邏輯確實說得通,董卓本來就是個擅長搞風搞雨的,會使出這樣的下作手段,好像也不應該感到奇怪。

  雖然有些驚訝於,曹昂如此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了一州之牧,而且還是父子二人各領一州。

  但這和陳紀沒什麼關係。

  只要不違揹他的原則,那麼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

  因此在將詔書奉還給曹昂後。

  陳紀起身對曹昂拱手道:“老夫言而有信,將軍既是朝廷任命之州牧,那陳氏自當任憑您驅使。”

  “晚間宴席之上,不論旁人做合念頭,老夫會親自言說此事!”

  ……

  陳紀的承諾令曹昂大喜過望。

  一共四個家族。

  眼下已經拉過來兩個。

  這意味著穎川氏族之中,有達到半數的勢力是支持自己的。

  雖然這兩家在攻略難度上,只是較為容易的存在,高難度的還在後面等著自己,但這樣已經很好了。

  每削掉一座山頭。

  就意味著曹昂接下來,即便動用其他手段,所遭受的反撲都只會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