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645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

 很快,飛機便躍升到了8000米的第二個測試高度。

 這一次,宋尚才明顯更加輕車熟路,跟6000米時候相同的幾個科目,只用了跟之前相比差不多一半的功夫便完成了。

 然後自然是8000米、10000米……

 殲11的理論最大升限在2.3萬米上下,但渦扇在高空環境下從原理上就不比渦噴,所以二代機的最大升限基本上是真能飛到而且有實戰意義,而三代機的最大升限則相對比較虛,尤其是中央升力體類型的設計更是如此。

 所以,按照計劃,這次試飛最多隻會進行到實用升限,也就是18000米就會中止。

 不過。

 就像上面所說,如果要是什麼都能算準,那也就用不著試飛了。

 當宋尚才操縱1010號機來到16000米高度的時候,他便發現,這架在他手中原本已經愈發得心應手的飛機,又一次不聽使喚了……

 而且比最開始還要嚴重得多。

 維持平飛倒是還沒什麼壓力,但只要稍微做個大點的動作,飛機就會進入各種奇怪的姿態。

 雖然後面還能改出來,但這個情況,顯然已經不適合繼續下去了……

 於是他當即換回了最開始的安全模式。

 解除安全模式甚至需要輸入一串密碼,但切回去只需要按一個鍵就可以了。

 飛機的姿態很快恢復了正常。

 宋尚才這才發現,重新開啟飛推一體化控制之後,左側發動機的轉速驟然比剛才下降了將近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在16000米的高度上,左側的渦扇10在同等油門開度情況下,推力比另一臺發動機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指揮中心,16000米高度包線無法測試,目前判斷是兩側發動機的推力差距太大。”

 勉強壓下心中的震撼之後,他深吸一口氣,在無線電中說道。

 試飛過程,誰也無法判斷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只要驗證機或者原型機離開地面,那就是試飛員最大。

 因此,無論是常浩南還是何明,都不能、也不會去幹涉宋尚才的決定。

 更別提飛行指揮員了。

 “收到,準備返航。”

 雖然原定的測試科目還有兩個高度沒有進行,但作為新機新發的首次升空測試,現在顯然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再者說,沒完成那兩個高度又不是因為發動機不行,而是因為太強……

 一陣歡呼過後,一名負責檔案文書工作的技術人員悄悄湊到常浩南旁邊:

 “常總,這試飛日誌……要怎麼寫?”

 後者一愣,旋即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這都算是一次試飛意外中止。

 照理來說算是發現問題,要開後續的故障分析會。

 但這次的情況……顯然跟以前出入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