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甘心啊

實際上則是與范仲淹保持著頻繁的書信往來,表示願意退讓,希望宋國能恢復澶淵之盟的條件。

范仲淹本來是想把遼國使者的要求通報回汴梁,但想著趙駿的態度,最後還是決定不去捱罵了,自己回絕了耶律宗真的意思,並且也是把趙駿的態度表達出來。

其實耶律宗真想要錢糧安撫國內也簡單,開互市,把以前禁止販賣的馬匹、礦產等資源拿出來交換,雙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只是一來遼國以前是把宋國當作南朝,自己當作北朝正統,因此常常是要萬國來朝,把宋國的地位擺在它之下,將宋國的歲幣說成是下國給予遼國的朝貢,導致耶律宗真自己不甘心宋國那邊要求雙方地位平等。

二來對於馬匹、礦產這類國家級戰略資源,不僅遼國自己禁止往外出售,宋朝也會禁止一些戰略資源,如銅錢、書籍、硫黃、硝、銅鐵等物則禁止輸出,景德二年宋真宗還曾下令限制錦帛對外銷售:“令雄州勿得以錦綺、綾帛等付榷場貿易”。

由此可見像戰略物資雙方都實行了禁運,憑什麼伱們宋國依然可以對我們進行戰略封鎖?遼國現在必須放開這方面的管制?所以遼國那邊自然不想答應。

雙方於是就這樣進行了很長時間拉扯。

范仲淹與張儉甚至還幾次進行過會面交談,雙方仍然拿不出令對方滿意的條件。

主要是宋國這邊的條件已經定死了不能更改。

而遼國這邊則已經自認為一退再退了,比如他們承認宋國已經佔據了淶水南岸的土地,並且也已經取消了增幣。

剛開始他們答應恢復澶淵之盟的時候,甚至還希望宋國退出淶水南岸,依舊是以白溝河為界。現在遼國又退讓了一步,承認范陽以南全部歸大宋,但必須保持歲幣。

這在遼國看來,已經是極大的外交慘敗,可宋國卻依舊不滿足,就是要取消歲幣,讓雙方恢復平等地位的國家關係,令遼國這邊真就是毫無辦法。

因此耶律宗真見實在談不攏,就只好先看看國內的情況再做決定。

便在這樣的拉扯當中,時間很快過去。

康帝元年四月,析津府當中,隨著時間往後推移,耶律宗真的心就越沉入了谷底。

後園當中,耶律宗真剛剛才在朝會上慷慨激昂地對主戰派權貴們表達了一定要給宋國一個狠狠地教訓的態度,贏得了大量權貴的歡呼與支持,眨眼間回到了後園,臉色已是鐵青。

張儉平靜地盤坐在園中,四月初夏,北方的天氣已經開始升溫,萬物復甦抱陽,析津府北方的燕山山脈,已是一片翠綠,清風徐來,帶著微微花香。

耶律宗真又把一封書信碎了個粉碎,扔到了亭中的火盆裡,火盆上還烤著酒,但此時他卻一點想喝酒的興致都沒有。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永遠都是給他上壞消息。

“敵烈八部也推辭了,他們只願意出八千人,糧草不過五萬斛。”

耶律宗真坐在了張儉對面,臉上的表情相當難看。

他父親遼聖宗時期,把除契丹族以外的其餘民族裡的大部落,統一分成三十四個部。

這三十四個部落,就成為了遼國政權基石,他們為遼國貢獻馬匹、兵員、糧草,遼國巔峰時期以不到九百萬的人口,號稱戰兵百萬,主要就來源於這些部落。

不然遼國主體民族契丹族最多時也就一百五十萬人,肯定是拿不出百萬兵馬來。

所以耶律宗真要想號召全國兵馬,自然只能給這些部落下令。

然而事情的結果卻讓他很是難堪。

敵烈八部加起來人口三四十萬,舉族皆兵的情況下,出個七八萬大軍必然沒什麼問題,結果卻只打發了幾千人,跟打發叫花子差不多,讓耶律宗真鼻子差點沒氣歪。

張儉嘆息道:“這些部落本就與我遼國並無一條心,是先帝當年南征北戰才降服,但自先帝后,也屢次叛亂,大黃室韋、小黃室韋、烏骨、查剌底、鋤勃德、西奚、東奚諸如各部,這些年叛亂還少嗎?”

“唉,幸好朕聽了尚父之言,並沒有下令讓他們舉族皆戰,只是讓他們酌情派人,否則這命令下去,怕是不等宋國煽動,遼國就已是到處叛亂了。”

耶律宗真長嘆了一聲。

遙想當年他父親遼聖宗之時,降服北方不知道多少部落,將他們編成三十四部,一聲號召,立即就能統兵五十萬攻打西夏,何等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