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以汴梁為核心打造經濟圈

“是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按照《宋史》記載,遼國使者每次過來,大宋都得至少花三萬貫以上的接待費用,可見其接待規格有多大。

歷史上宋徽宗揚言誰收回燕雲,就給誰封王。

這裡不單單是指火器,還指大宋的軍隊情況以及戰鬥力有沒有提升。

之後就算把遼國和西夏滅了,東北和蒙古地區漢人根基比較薄弱,很有可能就會造成造反起義不斷。

只不過打仗畢竟是在打錢。

“當然不止,我的意思是現階段收回燕雲十六州就行。”

“只收回燕雲十六州嗎?”

晏殊贊同道:“這一點我贊同漢龍的意見。”

火器時代比冷兵器時代更加燒錢,雖然消滅這倆國家不費事,但打仗的投入再加上消化這兩個國家地盤的投入,大宋很有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

如今攻守易型之後,遼國使者再也沒有當初的猖狂,這就足以說明耶律宗真在那一次河北戰場上已經被大宋打破了膽。

趙禎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然而此時的趙禎早就不滿足於此,在如今這樣的大宋,吞併四周國家難道不行嗎?

所以趙駿才沒有對西夏和遼國動殺心,只要他們先乖乖地做大宋原材料產區和商品傾銷地,像日本那樣先養著倒也無妨。

當然。

如果西夏和遼國主動伸爪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那個時候先收點利息,把燕雲十六州這塊有漢人基礎的地盤先拿回來,也不是不行。

趙駿攤開地圖,在地圖上幾個地方點了點,說道:“大家來看看。”

眾人就從座位上起身,來到桌子旁邊圍觀。

趙駿指著地圖上說道:“現在咱們不需要去管外部勢力怎麼樣,因為論武力,我大宋已經是全球第一,所以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我大宋更加強大。”

“大孫有什麼想法?”

趙禎問。

“我做的規劃很簡單,先實現國內產業升級,再開始外部發掘。”

“哦?這是何意?”

“很簡單,總結來說,其實就是內部發展,外部商業擴張。”

趙駿笑道:“咱們大宋自己國內的生產力已經提高了許多,按照目前趨勢,養活個兩三億人問題不大,如果經營好東南亞,可能在不需要雜交水稻的情況下,養活七八億都輕輕鬆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要考慮內部如何發展。人口的提升勢必就造成工作崗位的短缺,那麼就必須大力發展商業,先搞定我們的內部商業循環。”

他繼續說道:“但內部循環消耗的終究是我們國內的原材料,像金銀銅這樣廣泛定於錢幣的產物,作為貴金屬它們不可能會喪失金錢的定位,可消耗越多,我們的儲備就越少,所以外部商業就一定要有。”

“嗯。”

王曾說道:“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我們覺得沒什麼問題。”

“漢龍的意思是蒸汽輪船嗎?”

晏殊立即想到了一點。

“是的,現在我們的外部商業還是太少,一年進出口貿易額也不過兩億貫,不說跟我們後世比起來,就算是跟晚清時期都有差距。”

趙駿笑道:“帶嚶為什麼跟我們打鴉片戰爭?是因為他們的商品我們不需要,我們的商品卻是他們急需,造成他們國內的白銀全都流入帶清,帶嚶長時間貿易逆差,玩不起就掀桌子,這就是強盜邏輯。”

高中歷史教科書裡就提過,清朝中後期英國工業革命,接著在短短的一百年時間,全世界到處殖民,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但東方一直都是帶嚶的痛苦面具。

因為東方產的茶葉、絲綢和瓷器是西方的剛需品,而帶嚶的工業產品卻在東方打不開銷路。

歸根到底還是帶清確實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另外就是清朝統治階級對西方並不感興趣,或者說他們更願意維持現狀,便閉關鎖國,關閉國門不允許西方產品進入。

結果造成東方產品不斷出口,西方產品進不來,頗有點外貿壁壘的意思。

兩相疊加之下,帶嚶眼見大量他們從殖民地刮地三尺搞來的白銀跟流水似的流入帶清,自然就受不了了,於是發動了鴉片戰爭。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帶嚶屬實是大缺大德。

“大孫的意思是,我們將來也可以這樣?”

趙禎睜大了眼睛,難道他們也要走帶嚶的老路子?

“那倒不一定。”

趙駿搖頭說道:“對於西方世界來說,東方的產品是必需品。茶葉、瓷器、絲綢,都是他們想要的東西。而西方的產品嘛.啥也不是,哪怕是到了工業時代,現在我們也是處於領先地位。”

“這就意味著後世西方工業時代的產品,東方特有的產品我們都有。那麼我們就不存在任何成為對方商品銷售地的可能,只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生產,再給他們生產。”

“如此一來,我們能用商品打開他們的國門,他們卻沒法傾銷商品到東方來,從一開始這場商貿交易就不對等,大宋也絕不止滿足於東方世界。”

“所以只要蒸汽輪船出現,能夠替代木頭船讓大宋的商船走遍全世界,那麼全世界很快就會都成為我們的商品傾銷地。除非他們選擇不要必需品,關起國門來不跟我們進行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