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阿房宮賦6

可怖的氣氛下只有楚棠語氣還如常:【那邊的扶蘇接到詔書悲痛不,回到內舍就準備領命自殺。】




???




眾臣有些發矇,這就...自殺了?




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啊!




嬴政本人也是一頓,一封詔書就自殺,扶蘇平日裡學的東西學到哪裡去了?




“公子也太過魯莽了,事關,怎的也不核求真假,這不是......”蒙恬小聲嘀咕著。




他十分不解,依他所知,扶蘇公子不是這般不謹慎的人啊!不別的,東周以來詐稱王命的事還少麼?




【蒙恬覺這件事很奇怪,就勸他,陛下派我將兵三十萬鎮守邊疆,又讓公子您做監軍,這是關係到天下危亡的事,怎麼會貿然讓你我二人自裁呢?公子您還是問問真假吧,是真的咱再去死也不遲啊!】




“理當如此!”




蒙恬不住點頭,哪能隨來個使者攜書傳命就自殺呢!




一旁的蒙毅也覺是這個道理,一個將領一個監軍,手下握著三十萬軍,怎麼能這樣草率自裁?而且,陛下怎麼可能對扶蘇公子起殺心?




【但扶蘇沒有聽他的話,只留下一句“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的話就“領命”自殺了。】




“......”




嬴政沉著臉一時無話,原來是這樣,這是一紙假詔自殺的真相,如此草率、荒唐、不可理喻。




嬴政望向宮門外,傳召扶蘇的侍臣還沒有回來。他倒是問問這個兒子,怎麼這樣決意自裁,連基本的警覺沒有。




回程途中。




聽清原委的扶蘇怔怔不語,他迷惑地抬頭看向水鏡裡擺出的文字,那裡面的話讓他覺熟悉又陌生。




他自殺了,把秦留給了胡亥,而胡亥...覆亡了秦。




何荒謬!




扶蘇死死地攥住手掌:“是我...對不起秦,對不起父皇......”




此時畢竟年月尚早,況且這皇室秘辛又少有人詳知就裡,水鏡下的眾人俱是聽津津有味,甚至投入地加入討論——




“這公子扶蘇當真仁孝,領命即死毫無怨言,可見忠厚。”




“麼仁孝?簡直是可笑!”他人有不同的意見,“一紙詔書不辨真假就自殺,哪裡是一太子該有的心智?好言不勸吊死鬼,我看蒙恬真是白費口舌!”




“君臣死臣不不死,父子亡子不不亡,始皇帝是他的君又是他的父,君父你自裁你能不去嗎?那是不忠不孝!”




“哼!分明是愚忠愚孝!”




“就是看扶蘇軟弱可欺!”




......




不期然間,四野吵作一團









【關於扶蘇自殺這件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代入歷史境,雖然扶蘇這個行為我們看來單純至愚蠢,但是首先扶蘇不知道始皇死;




第二,扶蘇也會以史為鑑,當年晉獻公欲貶太子申生,讓他到曲沃將兵,天下由是知太子申生見棄於君父,來又有驪姬禍,父子倆徹底陷入不堪境,太子申生最終放棄申辯自殺。




那麼扶蘇呢?他本來就是觸怒始皇才被貶斥到上郡,所以他的視角里,可能他爹他自裁也是合理的吧!




就...也挺讓人唏噓的。




當局者迷,上郡是秦兵地,蒙恬又手握三十萬精銳,掌握著上郡的軍政權,讓扶蘇來這兒未嘗不有培養用的意思。




再者扶蘇到上郡幹也不錯,他蒙恬相處融洽,蒙恬的弟弟蒙毅政哥身邊又頗受用,可以內外有倚,政哥對他的這番佈局也稱上用心良苦,可惜扶蘇看不明白,從政治眼光政治手段來,他確算不上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但終究還是太可惜了,來了胡亥這麼個敗家玩意兒。




up前看《神話》,裡面扶蘇的形象一直是個翩翩公子,他本人的風格也的確比政哥溫些,但領詔自殺這裡,我感覺他還是很剛烈決絕的,該一句不愧流著祖龍的血嗎?】




漢朝。




司馬遷對公子扶蘇倒頗有好感,聞言忍不住頷首表示贊同:“扶蘇性剛毅且勇武,待人以誠,善於激勵部下,胡亥與自是雲泥別。決然赴死,豈不可嘆邪?”




唐朝。




柳宗元有些唏噓地漫聲道:“昔年陳勝吳廣澤鄉起義,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可見扶蘇亦民心。若他聽從蒙恬勸,決意複核再做決斷,概歷史改寫了罷!”




“倒也未必。”劉禹錫搖搖頭表示有不同看法,“秦始皇位時秦世有亂象,公子扶蘇若無力挽狂瀾能,秦亡不過時間而。”




“夢兄言有理。”柳宗元被服了。




“不過,如今這狂瀾怕是有始皇帝來挽了。”




他伸手指了指天上的水鏡,這神蹟,可不止他們能看見。




咸陽。




聽完這一切的扶蘇眼睛紅了。




“竟是如此......”




他的心裡有震驚,有懊悔,亦有自責。父皇性嚴肅認真,鐵腕決斷,對他一向求甚為嚴格,他亦知曉父皇對自己寄予厚望,所以始終夕惕若厲。卻不想最竟是他沒能看透父皇的苦心,倉皇赴死,讓秦江山落入幼弟胡亥手!父皇沒錯,他對不起父皇,也對不起秦歷代先君!




扶著轅車的手筋鼓現,扶蘇催促侍從加快步伐,無論會面對麼,他只希望能儘快趕回宮中,再聽聖訓。




宮中。




嬴政抿著唇陷入沉默,那句“賞安復請”刺了他的心裡。他並不懷疑這個長子的純孝,但秦的並不是一個只有仁孝的君王。想到楚棠那句“不合格”的評價,嬴政的眼神再次犀利了起來。




“再派人去催,讓扶蘇速速入宮見朕!”




他帶身邊教。




太極宮。




結結地聽了兩樁公案的李世民十分感慨:“戾太子當仁則仁當勇則勇,至於公子扶蘇,險豈一途?申生尚有太子名位,扶蘇時不過一遭貶皇子爾,虛負長公子名,惶惶驚惕,豈暇多思?”




長孫無忌跟著點頭,接著道:“儲位未定,朝堂不穩。公子扶蘇貶斥上郡,始皇帝巡遊時又將幼子胡亥帶身邊,時人視難免猶疑。始皇遽然離世,儲位懸而未決,故生多番變端,想來那位始皇帝也不曾想到趙高與李斯會如此膽吧!”




李世民深以為然,隨即又有些慶幸道:“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幸好我早立承乾為太子。不過......”




他臉色古怪地小聲嘀咕:“稚奴到底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太子可真是個高危職業,面的李承乾,同樣是從小被立為太子,來卻因為謀反被流放。別還挺劉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