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的 作品

第52章 齊桓公欲封禪泰山,管仲如何勸阻?

 這年冬天,當時周惠王病得很重。王子鄭擔心後宮會出現變故,於是先派遣下屬王子虎前往齊國求援。不久,惠王去世了。子鄭、周公、孔召和伯廖商議決定先不宣佈喪事,然後星夜派人秘密報告給王子虎。王子虎把事情告訴了齊侯,於是齊侯召集了其他諸侯在洮地會盟。鄭文公也親自來參加盟誓。共同歃血盟誓的有齊、宋、魯、衛、陳、鄭、曹、許八個國家的諸侯,他們都各自寫了奏章,派大夫送到周朝。參加這次盟約的大夫有:齊國的隰朋、宋國的華秀老、魯國的公孫敖、衛國的寧速、陳國的轅選、鄭國的子人師、曹國的公子戊和許國的百佗。這八個國家的大臣一起出發,盛裝前來參加盟約,他們以問候為藉口,聚集在王城之外。王子虎先行報告消息,王世子鄭派使者召伯廖來問候和慰勞,然後才發佈喪事消息。各位大夫堅決請求拜見新王,周公和召公侍奉鄭王主持喪事,其他大夫藉機向新王表示敬意,並以王的名義慰問。於是,遂公請求王世子鄭繼位,百官都來朝賀,這位王世子鄭就是襄王。惠後和叔帶暗自叫苦,不敢再有別的想法。襄王在第二年改了年號,通知各國。

 襄王元年春天,祭祀活動結束。襄王命令宰相周公孔賜給齊國胙肉,以表彰齊國支持王室的功績。齊桓公提前得到了消息,於是又大規模地聯合諸侯在葵丘聚會。當時,齊桓公在路上,正好與管仲談論周室的事情。管仲說:“周朝的嫡庶之分不明,幾乎引起內亂。現在國君的儲位還沒有確定,應該儘早確定,以避免日後的麻煩。”桓公說:“我有六個兒子,都是庶出的。按照長子繼承的原則,沒有問題;按照賢能的原則,昭子是最賢能的。長衛姬侍奉我最久,我已經答應她立無虧為儲君。易牙、豎貂這兩個人,也多次推薦過。我喜愛昭子的賢能,但心裡還沒有決定。現在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仲父你來決定。”管仲知道易牙和豎貂這兩個人是奸佞之徒,而且長期得到衛姬的寵愛。他擔心,如果讓他們繼承王位,他們會在未來損害國家利益,對內對外結成黨派,必定造成國家政治混亂。公子昭是鄭國姬妾所生,而且鄭國一直與齊國有盟約,如果讓公子昭繼承王位,這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於是,管仲回答:“如果要想繼承伯業的功名,就必須要選擇一個有才能的人。既然你認為公子昭很有才華,那就應該立他為世子。”桓公說:“我擔心無虧會倚仗長衛姬的支持來爭權,怎麼辦?”管仲回答:“周王的地位,都取決於您的決定。這次會盟,您挑選一個諸侯中最賢明的人,把公子昭託付給他,又何必擔心呢?”桓公聽了點點頭。

 等到了葵丘,各諸侯都已經到齊,周公孔也到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住處安頓下來。這時,宋桓公去世,世子茲父把國家讓給公子目夷,但目夷不接受。於是茲父繼位,成為襄公。襄公遵循盟主的命令,儘管正在服喪期間,也不敢不來參加會盟,於是他穿著黑色喪服前來參加會議。管仲對桓公說:“宋國的公子有讓位的美德,可以稱得上是賢人了!而且他身穿黑色喪服來參加會議,顯示出對齊國的尊敬。有關儲君的事情,我們可以信任他。”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便讓管仲私下去拜訪宋襄公的住處,表達齊侯的意思。襄公親自來見齊侯。齊侯握著他的手,誠懇地囑咐他說:“將來要靠您主持大局,保衛國家。”襄公感到慚愧,不敢承擔如此重任,但心裡已經感激齊侯對他的信任,並暗自答應了。

 到了會盟的日子,貴族們衣冠楚楚,環佩鏗鏘。諸侯先讓天使升上祭壇,然後依次升壇。壇上設有天王的虛位,諸侯面向北方拜謝稽首,如同朝見天王的儀式,然後各自按照地位次序就座。宰周公孔捧著胙肉站在東邊,傳達新王的命令說:“天子要對文王、武王進行祭祀,讓孔賜給伯舅胙肉。”齊侯要走下臺階拜謝接受。周公孔阻止齊桓公下拜,說:“天子有另外的命令:考慮到你是伯舅且已經年老體弱,又承受了很多勞苦,所以賜予你一級官階,不需要再行下拜。”桓公想要依從周公孔的意見,但管仲在旁邊提醒道:“君主雖然要謙虛,但我等臣子不可以不尊敬。”於是,桓公回答說:“天地的威嚴是不會因為距離遠近而改變的,我豈敢貪圖王命,而放棄我的職責呢?”他迅速下階,再次跪拜並且低頭,然後登上堂臺接受了祭品。其他諸侯們也都認為齊國的禮儀非常恭敬周到。因為諸侯還沒有散去,桓公再次重申盟約,頌揚周朝的“五禁”規定:不要堵塞泉水,不要擋住穀物,不要隨意改變樹木的位置,不要擁有多個妻子,不要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他宣誓道:“我們所有加入盟約的國家,都要言歸於好。”然後,他將這些規定記錄在書中,附在祭品上,讓人宣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殺牲歃血。所有的諸侯都被這種莊嚴的氣氛所感染,毫不懷疑地信守盟約。髯翁有一首詩說:“紛紛疑叛說春秋,攘楚尊周握勝籌。不是桓公功業盛,誰能不歃信諸侯?”

 盟約的事已經完畢,桓公突然對宰孔說:“我聽說三代時期有封禪的儀式,這個儀式是怎樣的?可以告訴我嗎?”宰孔說:“古代人封禪泰山和梁父山。封泰山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用金泥和玉簡來祭祀天,以回報天的恩賜。因為天處於高處,所以增高土壇以象徵高。而禪梁父山就是在梁父山上打掃乾淨地面後祭祀,以象徵地的低。使用蒲草編成車輛,用草蓆作為祭品,祭祀完後就地掩埋,這是為了回報地。三代時期接受天命興起,得到天地的庇佑,所以舉行這個盛大的儀式來答謝天地。”桓公說:“夏朝的都城在安邑,商朝的都城在亳,周朝的都城在豐鎬。泰山和梁父山離都城那麼遠,還要封禪祭祀。現在這兩座山都在我的封地內,我想得到天子的寵愛,重新舉行這個久遠的儀式,各位覺得怎麼樣?”周公禮觀察到桓公的態度有些高傲,似乎有點自視甚高。他回答說:“如果您認為可以這樣做,誰敢說不可以呢?”桓公回答道:“等到明天再和大家商議這件事情。”於是所有的諸侯離開了盟約的地點。宰孔私下去找管仲說:“封禪這件事,不是諸侯應該插嘴的。仲父能不能說一句話來勸阻呢?”管仲說:“我們的國君喜歡爭強鬥勝,可以巧妙地奪回,但很難用正當的理由來勸阻。我現在就試試說吧。”於是管仲晚上去見桓公,問:“國君真的想封禪嗎?”桓公回答:“為什麼不信?”管仲說:“古代封禪的,從無懷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證的有七十二家,他們都是因為接受天命,然後才得以封禪。”桓公很不滿地說:“我南征楚國,到達召陵;北伐山戎,讓令支割地求和,孤竹被斬;西行穿越流沙,到達太行。諸侯沒有不聽從我的。我主持過三次兵車大會,六次衣裳大會,九次聯合諸侯,統一天下,即使與三代受命相比,也不過如此。封禪泰山,祭祀梁父,以示子孫,不是很合適嗎?”管仲說:“古代受命的君王,都是先有吉祥的徵兆出現,然後準備物品進行封禪,這個典禮非常隆重。鄗地上的嘉黍,北里的嘉禾,都是為了這個盛大的儀式而準備的。江淮之間的一種茅草,一根莖上有三片葉子,被稱為‘靈茅’,只有王者受命時才會生長,這是用來祭祀的。東海送來比目魚,西海送來比翼鳥。這些吉祥的物品,十有五種是不請自來的。都將這些記錄在書本上,成為子孫的榮耀。現在鳳凰和麒麟沒有來,而貓頭鷹卻經常出現;嘉禾沒有生長,而野草卻茂盛。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進行封禪,恐怕列國的有識之士都會嘲笑您了!”桓公聽後很不高興。第二天,桓公就不再提封禪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