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感情的貓 作品

第676章 以戎治戎

 甚至,他們中一些表現優異的人還會被送到咸陽去讀書,加深他們對於秦國的嚮往。 

 不出十年的時間,犬戎文化或許就會隨著老一輩犬戎人的死亡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所以,在剛剛吞併隴西之時,秦壽並沒有直接選拔官吏過來統治這片土地,而是將隴西的治理權交給了隴西自己人。 

 然後,他以輔助治理隴西的名義派遣了一批士子來到隴西,建設學校,宣揚法治,監察官吏等等。 

 隴西人雖然學習了秦人的文化,但是腦子卻不像是秦人那麼靈活。 

 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士子前來的目的,只是沉浸在加入秦軍,成為秦國官吏,保留了名義上掌管隴西的喜悅之中。 

 而後,秦王親自召見了隴西各部一共二十多位大大小小的首領,分別為他們賜下了二十多個姓。 

 無論是他們本就心慕秦國文化,還是秦國的形勢比人強,他們最終都不得不接受了秦王的恩賜。 

 他們本來以為這是秦國對他們的恩賜,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融入秦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卻因為姓的不同而逐漸改變了自己原本的想法。 

 最初是隴西部皆是一家,犬戎其他部族都是外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改變了原本的想法,認為本姓的才是一家,其他姓的是外人。 

 秦壽並不是沒有想過直接把他們像秦人那般分為一個個小的家庭。 

 但是,剛剛脫離部族制度的隴西部人,依舊保留著抱團取暖的天性,恐怕很難直接接受小家庭的生存模式。 

 所以,秦壽通過賜名的方式幫助他們加快了從部族到氏族的演化。 

 甚至,為了加速這個過程,秦壽還有意的越過了氏族的這個概念,直接給他們變成了“家族”。 

 一旦他們接受了家族文化,再經過秦國的教育誕生一些真正的秦人官吏。 

 那麼,在秦國的這種政治體系之下,為了不受到一些無關緊要之人的牽扯,由大家族轉變為小家族也就能夠順理成章,根本不需要秦壽有過多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