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俗人 作品

54 心理眼裡

  他雖然不認同劉大師的話,但劉大師的話也給了他一個啟示,讓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殘局。

  他又和劉大師下了幾盤殘局,最後的結局也都是劉大師嘴裡的“以和為貴”。

  天色已晚,楊錚告別了劉大師,回家的路上,他不免覺得有些不盡興。

  劉大師的確說得上是一個殘局高手,但好像也和諸多殘局高手並無二樣,若是非要說上區別的話,那就是劉大師對殘局的理解與別人不一樣。

  劉大師的理解也並無錯誤,也很對楊錚的胃口,面對現在以金錢論英雄的時代,楊錚早在幾年前就感覺到疲憊。

  這種疲憊很難形容,就好像明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時代會越來越好,但自己卻清晰的明白,無論時代多好,都與自己無關。

  自己就像時代洪流裡的一個浪頭,拼命地想要掀起大風大浪,但最後卻意識到渺小的自己,只能被時代所淹沒。

  失敗,還有迷茫,讓他在前幾年時常會感覺到,無論努力還是反抗,完全都是些毫無意義,無法改變自己人生的掙扎。

  若不是在最灰暗的時候接觸到象棋,自己的人生大概也會這樣渾渾噩噩的活下去。

  但也是因為接觸到象棋,他才能在棋盤上展示出他想展示的人生,相比於激流勇進的現實,象棋可以“慢”上很多。

  “又輸了!”在回家的路上,楊錚偶然路過了一間公園,一聲帶著懊悔的嘆息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好奇的走上前,發現有一個看上去年紀不大的年輕人,正坐在公園公共棋盤旁,迎接著身旁棋友的挑戰。

  而這位年輕人身前,擺的正是劉大師之前的“丹鳳朝陽”殘局,這個年輕人明顯是有些底子的,幾位挑戰的棋友水平也不算低,但因為不熟悉此殘局,最後紛紛棄子認輸。

  好在這只是普通的“以棋會友”,並沒有賭上任何財物,大家倒是下的其樂融融。

  楊錚望著這無憂無慮的年輕人,他的腦海裡忽然想到了劉大師之前所說的好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