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235章、至尊加強版大禮議

  如果禮制其實就是秩序,那麼這本質上也是大禮議。

  比天子認誰當爹、君權相權之爭要重要得多,堪稱大禮議至尊加強版。

  背景包括:高克威、孟春、方鼎昌等一大批重臣和士紳富商已經因為謀逆被抓,張偉等勳戚也因為謀反被奪爵訊問,對遼王的彈章密集入京,南直隸及湖廣、江西多地正“踴躍革弊”攪動百姓利益。

  天子派了張殺頭去總督山東,居然批了他那道《議孔子祀典疏》:議。

  怎麼議?

  第一個頭鐵的是御史黎貫。

  如今四十三,年富力強。正德十二年的進士,現任都察院陝西道監察御史。

  廣州府從化縣人。

  在原本廣東籍官員都儘量低調、在張孚敬此前屠刀下倖存下來的人都“站隊”新法了的情況下,黎貫的駁斥慷慨激昂:

  【聖祖初正祀典,天下嶽瀆諸神皆去其號,惟先師孔子如故,良有深意。】火山文學

  【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擬祀天之禮。夫子已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雖擬諸天,亦不為過。】

  【自唐尊孔子為文宣王,已用天子禮樂。】

  【宋真宗嘗欲封孔子為帝,或謂周止稱王,不當加帝號。而羅從彥之論,則謂加帝號亦可。至周敦頤則以為萬世無窮王祀孔子,邵雍則以為仲尼以萬世為王。其辨孔子不當稱王者,止吳澄一人而已。】

  【莫尊於天地,亦莫尊於父師。陛下敬天尊親,不應獨疑孔子王號為僭。伏望陛下博考群言,務求至當。】

  很簡短。

  朱厚熜的反應也很簡短:打。

  毛澄當年當面罵昏君都沒挨廷杖,但黎貫捱了。

  原因很簡單。

  朝會上,朱厚熜冷冷淡淡地說道:“議事就議事,別把大帽子蓋在朕頭上。黎貫此疏,實在是譏諷朕以小人之心猜疑孔子王號僭越,故而從張孚敬之請令議孔子祀典。這孔子祀典合不合適、要不要改、怎麼改,就事論事,說什麼朕獨疑孔子王號為僭?”

  左順門那裡,是噼裡啪啦打屁股的聲音和黎貫的悲呼。

  奉天殿內外聽得心情複雜、戰戰兢兢。

  可是皇帝,你這是棍打出頭鳥嗎?

  還沒正式出發去山東的張孚敬第一次在朝會靠前的位置站了出來朗聲說道:“陛下!浙江汪臬臺赴任前,臣便曾聽其有一言,振聾發聵。諸位,汪臬臺問,‘夫曰先聖先師,皇上幸太學拜之可也,若曰王,則豈有天子而可以拜王者哉!’臣張孚敬,深以為然!”

  汪鋐去浙江的時間已經不短了,這個任命下去的時間,還在李翔屍劾之前。

  張孚敬指名道姓地說出來,證明他這不是因為要總督山東才臨時想出來的事。

  現在這一問犀利至極:如果孔子是王,那麼皇帝如何祭拜孔子?

  如果希望皇帝還尊敬孔子、以後要祭拜孔子,那如今的祀典就不合適!

  如果不改,皇帝以後就別尊孔子、別祭拜孔子了。

  朱厚熜對此倒是表現得很平靜,臉上毫無波瀾。

  張孚敬參加完了這次朝會之後就要辭陛離京,他只用留下了汪鋐的這一問。

  反正接下來的事,張孚敬本人不用多參與,而且另一大主場本就在山東。

  他奏請的,皇帝批的,就是讓禮部組織議定。

  張子麟這個禮部尚書必須站出來了,而楊廷和自然得更早站出來。

  別提了,這新黨黨魁之路,越來越離譜了,如今竟要在夫子頭上動刀。

  “黎貫之言謬矣!夫子能光明先王之道,以成萬世之功,齊天地之無窮,等日月之久照,固有逾於群聖之教化大德。孟軻稱宰我之辭曰:‘以予觀夫子,賢於堯舜遠矣。’自堯舜而至春秋,夫子賢於上古之人;隋唐以來,以科舉為天下儒門子弟進身之階,天下英才儘可一展所學,此制不亦賢於漢晉南北之察舉乎?”

  “程朱繼往開來,我大明以理學興文教、安天下,今日天下讀書人,是研習春秋先師古籍者眾,還是研習程朱集註者眾?此種種,借陛下實踐學所言今人可賢於古人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