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線 作品

第249章 深潛金屬海洋

所謂上天入地,上天比入地可要難無數倍,在地球時代如此,現在的人類也是如此。

若是一般情況,那此次探測便沒有辦法了。

因而這兒的氫已經不是正常的液態氫了,而是變成了金屬氫,液態金屬氫。

進入高溫高壓的液態氫環境之後,探測飛船便如一艘潛水艇,強大的外壓力已經將探測飛船引擎的外噴口壓得難以繼續噴出尾焰,同時也壓迫著引擎內部壓力急劇攀升。

在這兒,因為高溫高壓,氫原子已經失去對核外電子的束縛,那些被束縛在原子中的電子,此刻已經變成了自由電子。

上化學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容易失去電子的特性,通常是金屬元素才具備,而如今在氫元素上,卻出現了這種情況。

探測飛船繼續下降,漸漸地,人類發現周圍的氫氣雲層已經不再像氫氣雲層,而是變成了一種黏糊糊的流體。

環境溫度持續升高,壓力持續增大,氫氣雲層濃度也不斷攀升。

有了螺旋槳的推動,探測飛船又可以繼續再液態氫中航行,越潛越深。在跨越上數千公里的液態氫層之後,探測飛船有進入了新的環境。

人類知道,探測飛船正從氫氣雲區域向液態氫區域跨越。在進入液態氫區域的時候,人類從各種探測傳感器中看到,探測飛船正遭受著各種惡劣因素的摧殘。

在氣態行星強大引力作用下,這兒的壓強已經達到了近乎兩百萬個標準大氣壓,強大的壓力壓得探測飛船外殼都發生了不少形變,要知道地球時代,人類造物抵達的最深海底,也不過一千個標準大氣壓。

探測飛船沒有因為高溫高壓而被摧毀,但這時候,人類卻發現探測飛船面臨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引擎已經運行困難,而且幾乎已經不下降了。

此時此刻的氫氣雲層已經不能算是普通的雲層了,而是呈現出一種雲狀可觸物狀態,若是來一個人站在這些雲層上面,估計真的可以做到如同電視中的神仙一樣,踩著雲層行走。

此時探測飛船與環境的密度差,使其極難在繼續下潛,它的螺旋槳運動變得極為困難,就如鋼鏟在粘稠的水泥之中攪動一般。

在這兒蒐集不少數據之後,科學家們驅使探測器再往下,還是一片茫茫深邃的金屬氫世界,當真深不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