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

  而且也得一步步來,能節流的也有限。

  最好的辦法還是開源。

  但沒有活水,如何開源。

  “陛下,臣也覺得如今公廨錢交捉錢令史放貸,確實非長久良策,京師諸司就有近千捉錢令史,而地方三百餘州,一千五百餘縣,也都有自己的捉錢令史放貸,加起來得有萬人。”

  雖地方捉錢令史,並不是真正的令史,往往流外吏身份都沒有,頂多一個非經制的書手什麼的身份,他們捉錢捉的好也不能直接授官,但可以做吏,一樣可以往上升。

  一萬個捉錢令史,一聽就讓人很驚訝。

  而李世民當皇帝以來,僅長安的捉錢令史,就有六百多人因捉錢而授官,流內品官。

  要知道長安諸司的品官,現在才兩千多人,魏徵就說太多了,砍掉一千五吧。

  去年選人七千,最後只有六千個位置,一千選人落選。

  武懷玉雖知道如果取消捉錢令史,那就得得罪上萬人,但既然做了民部侍郎,面對問題,也還是得想辦法。

  專業的事情得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點現在各衙門選用那些什麼工商、市井去捉錢就看的出來,大家都不傻,知道那種書呆子去捉錢,肯定本都收不回。

  “陛下,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京師及各道地方,設立支度司,任命支度使,把現在各衙手裡的公廨錢收歸度支司,充做本錢,給諸支度司用於和買經營生利。”

  魏徵問,“剛才說要精簡人員,省並機構,你這又要新設衙門?”

  王珪則問,“如何保證支度司和買經營就不擾民,而且為什麼不直接讓各衙的捉錢令史直接把放貸改成和買經營呢?”

  “陛下,臣所說的和買經營,不是普通的入市買賣,而是要發揮官方的一些特殊作物,全國範圍內的調動。

  比如說,江南某州有某種土產,但限於道路交通、市場信息等,他們的貨運不出來,沒人去買,價格便宜還銷不出去,那麼朝廷可以整合信息,構建渠道,

  我們可以如糧倉一樣,在全國主要水陸交通樞紐碼頭,建立起轉運倉和集散市場,把各地的這些土產貨物,收購轉運,然後集散銷售,讓貨通天下,其利自來。”

  商人,本來就不生產貨物,而是貨物的搬運工,本質便是買低賣高,互通有無。

  生產貨物的,那是工匠農民。

  “朝廷還可以利用市場,比如在豐年之時,谷價必跌,但貴賤也傷農,所以在豐年谷價下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高於市場一些的價格從百姓手裡收購糧食,這樣也能保證農民收益,

  然後把糧食儲到各轉運倉中,待災年之時,或是某些地方糧價過高,把糧食輸送過去,以略低於市場的一些價格出售,則既解決糧荒,還能維護百姓,不用吃高價糧。

  朝廷也可以從中得利。”

  武懷玉說的這個和買,唐宋以後就已經是基本財政政策之一了,甚至諸如官營手工作坊,做些高端商品,諸如瓷器、絲綢等,還有諸如海外貿易,外商不管海上進來的貨,還是陸路關口進來的貨,先徵一筆實物做稅,然後再按需求和買一部份,運回京師或內地市場,就能賺一筆。

  反正真正要經營賺錢,方法還挺多。

  不過唯一要求,就是得專業,得是那種統一調度的,不能是現在公廨錢一樣,和個衙門自己幹自己的,那樣發揮不出效果,收益也不高,更起不到積極正向的作用。

  必須得是全國大市場統一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