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煬 作品

第9章 錦鯉本鯉

  如陸行簡、蕭煬這種十分鐘不到就能得出正確答案的還是少之又少。

  差距,也從第二關開始逐漸拉開。

  第三關,同樣的純白色房間,中間擺了一張桌子。

  這次桌上擺的是一個天平,天平左邊的桌面上放了十二個白色金屬小球和一沓紙,右邊有一個小孔,比小球略大。

  最上面的一張紙上是第三關的規則:

  1、在十二個小球中,有一個球質量與其它十一個有輕微不同,請找出這個球放入答題孔內。

  2、每次作答,天平最多隻能使用三次。

  3、若答錯,天平和答題孔需要半個小時後才能再次開啟。

  有不少進入第三關的學生,很快就將十二個小球分成六六兩份,放上天平。

  少女看到後立馬蹙眉,微微搖頭。

  “規則中只說了質量不一樣,並未說輕或重,六六分完全沒有意義。”

  孟老師點頭道:“沒錯,這一關考驗理解力、分析力和創造力,每一屆新生都有不少沒看清楚規則便匆匆上手,最後反而耽誤大量時間的人,如此難度的題,普通人的腦模擬容量已經不夠了,所以才準備了一沓草稿紙供以演算。”

  少女看著這三條規則陷入沉思,第一條是解題說明,只是藏了一個小陷阱,沒有說清楚輕還是重。

  第二條則是一個限制,第三條是防止有學生胡亂拿小球去試。

  少女不解,問道:“老師,考驗理解力和分析力我明白,這一關如何可以看出創造力?”

  孟老師略帶神秘地一笑,“等等吧……也許待會你就知道了。”

  不少人在試了六六分之後恍然大悟,懊悔不已,有一些學生陷入沉默地思考,有一些則開始拿筆在紙上推演模擬。

  只有兩個人例外,那就是蕭煬和李魚。

  李魚先是在紙上推算了一會,歪著頭,皺著眉,似乎有些糾結,接著將十二個小球都放在手裡拿了一下。

  規則中說質量只有輕微不同,也就是差距極其微小,用手感知不了,一定要用藉助儀器。

  比如9.999g的物體跟10.000g的物體,普通人用手拿是感覺不出來差距的。

  可接下來李魚的動作卻出乎少女意料,只見他隨手拿起其中一個球,直接放進了答題孔內。

  “他不怕錯了要乾等半個小時嗎?”

  話音剛落,咔——!

  門鎖開了,代表李魚選對了。

  少女微驚,看著屏幕中的李魚笑呵呵地走進了第四關。

  孟老師微微一笑,解釋道:“十二中一,概率的確很低,但對於李魚來說,可就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