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58 兵者,生產力也

  陸軍之所以招募新兵如此順利,鯨魚也可以算作功臣之一。每天吃三頓乾飯還不限量,對這個年代的八成人來講就屬於美差,隔三差五還能吃到大肉片子,必須值得踴躍報名。要是還能按時按量發放餉銀,就得擠破頭。

  現實也確實如此,如果不是皇帝定下的徵兵標準有點邪門,不要求身高、體重、相貌、武藝,卻優先識字,三萬人的名額用不了半年就能招滿。

  “陛下,鯨乃海中靈物,集天地之精華,濫殺似有不詳。”六部九卿們肯定沒吃過鯨魚肉,但好像都不太感興趣,大理寺卿高攀龍還提出了些許擔憂。

  “也不是濫殺,鯨魚骨頭可以熬膠,用來粘連木料不僅結實還可防水,是造船的必備之物。好啦,軍中飯菜之事暫且略過,我等先去軍械庫轉轉,待兵將們用過飯再行演練。”

  到底鯨魚該不該殺,有什麼用處,洪濤懶得和大臣們掰扯。伙食沒問題,再去查查武器裝備,最後看看隊列齊不齊也就成了。

  “李總督,東邊的涼棚有何用?”在伙食問題上挑了半天愣是沒挑出毛病,左都御史許弘剛心有不甘。在去往軍械庫的路上他發現了五六個巨大的涼棚,裡面坐著很多士兵,還有人在講著什麼,很像茶館裡說書的場面。

  於是問題又來了!給陸軍吃肉,可以說是海里撈的魚不值錢,但再給士兵們說書聽就不好解釋了吧。這哪兒是來當兵的,整個就是富家子弟逛街嘛。

  “此間乃是學堂,有教官負責教授新兵識字和數術。都不是啥高深的學問,只要能認得百十字,會簡單計算時間和路程即可。

  朕將來還打算專門請先生教兵將們讀些聖賢書,光會打打殺殺不成,多聽一些聖賢教誨,到了戰場之上肯定能多殺幾個敵人。”

  看到諸位大臣又是滿臉的疑惑,洪濤乾脆也不等他們出言詢問了,先開口定性吧。你們不是啥事都喜歡往聖賢書上靠嗎,成,那咱就一起靠,看誰敢說不好。

  自古以來,漢人並不畏戰,也不怕死,之所以總是受到北方遊牧民族襲擾,還被搶了大統位置,除了缺少馬匹之外,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身體,而是利益。

  遊牧民族的生活環境和文化,使得他們的日常活動就和行軍作戰差不多。南下與漢人作戰不光不是苦活兒,還能搶到不少貴重物品,所以積極性比較高。

  漢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視當兵為低賤,家裡但凡有口吃喝就不願意從軍。而打贏打輸與士兵們沒太大關係,北面更沒啥可搶的,從骨子裡沒有作戰的意願。

  以洪濤在宋朝的經驗,只要能給士兵們吃飽、穿暖,他們就有可能為了將領出力。再能給足了工資,他們就願意為朝廷冒生命風險。

  如果在吃飽穿暖和足額工資之外,還能讓他們得到社會地位並蒙蔭後代,士兵們就會心甘情願的為國捐軀。即便明知道不敵,也會高喊著二十年之後還是一條好漢與敵人死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