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

  “當初瑾勸過吾主,但奈何吾主不聽,瑾是臣,無法違背主上命令。”

  “今日出使,瑾亦知大王對吾主憤懣必深,求和不易,然主讓臣往,臣不得不往。”

  “在瑾離開永安之時,吾主曾對瑾言明,只要大王能允諾吾主求和之情,兩家再締結盟好,吾主願將長沙、桂陽二郡歸還,以作誠意。”

  聽到諸葛瑾這麼說之後,劉備臉上的冷色才稍微降低了些。

  但他覺得單單就歸還兩郡,並不夠。

  劉備對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孫權從孤這裡分走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

  “今既然他違背當年簽訂的湘水之約,那就將那三郡全部歸還吧。”

  當劉備此言一出,諸葛瑾臉上神色大變。

  在他離開永安之時,孫權可是握著他的手,對其說了“保守江夏”四個字。

  這說明,這四個字在孫權的心中,是底線。

  因為江夏一郡對江東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江夏東接江東,西鄰荊州,北傍豫州,乃是大漢東南極為重要的一塊樞紐,是三家必爭的一塊戰略要地。火山文學

  除此之外,江夏對江東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夏境內水域縱橫,水運發達,並且南方第一大河長江流經江夏全境,將江夏一分為二。

  長江在進入江夏境內後,於夏口附近有個拐角處,在經過那拐角之後,長江水勢便浩浩蕩蕩直朝江東而去。

  若是一旦江夏郡被劉備所得,那麼劉備將來要是在夏口打造舟船大舉入侵江東,完全處於下游的江東水軍就會陷入下風,那樣對江東極為不利的。

  失去江夏郡,等於將江東腹地都暴露在劉備的兵鋒之下,這樣的結果對於孫權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諸葛瑾立即對著劉備一拜言道:“當年江夏大部本就在吾主手中,湘水劃界之時,雖兩家規定各分荊州三郡,但實際上吾主那時得到的只有長沙、桂陽二郡。”

  “今大王若討要江夏一郡,未免有些強詞奪理。”

  諸葛瑾這點說的是沒錯的,在湘水劃界前,劉備實際掌握的區域是南郡、及荊南四郡。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發生前夕,孫權在周瑜的輔佐下終於攻殺黃祖,奪取江夏郡大部,只是還有一些縣並未拿下。

  但同年劉琦為避難,他知道黃祖身死的消息後,便向劉表自請為江夏太守,出鎮那些孫權尚未拿下的縣。

  而這些縣後來也成為劉備到江夏後的初始據點。

  後赤壁大戰取得勝利,劉備覺得困居在江夏數縣無法實現理想,故而向孫權提出以江夏數縣換取南郡的一部分,作為棲身之所。

  在劉備的建議下,加上那時周瑜攻打江陵需要劉備的援助,故而孫權便答應了此請。

  自此之後,劉備才以部分南郡為根基,漸漸攻佔了荊南四郡。

  後來周瑜死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答應將南郡江陵諸縣借予劉備,劉備才徹底佔據了南郡。

  也就是說,在湘水劃界時,江夏郡其實已經在孫權的手中。

  湘水劃界劉備只是實際上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並在名義上正式將江夏的歸屬權交予孫權。

  儘管諸葛瑾說的沒錯,但是劉備在聽完諸葛瑾的話後,他對著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之時,孤與你主已約定好,平分荊州再不以此起爭端。”

  “當年公瑾與子敬之情,孤已通過讓出長沙、桂陽二郡償還。”

  “半個南郡,孤以兩郡償還,孤對孫權已經仁至義盡,再無虧欠。”

  “但去年孫權卻再起歹心,偷襲荊州,如此天怒人憤之事,若此番僅僅只是償還長沙、桂陽二郡,豈不是太過便宜孫權?”

  “人做錯了事,就該付出代價。”

  “子瑜無須再言,若孫權真有求和之意,就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交予孤。”

  “否則戰端一開,江東生靈塗炭,孫權到時候莫要追悔莫及!”

  面對劉備強硬的態度,諸葛瑾大急,他正要下拜再度爭取,但劉備卻拂袖怒道:

  “子瑜,你以為今時還是當年嗎?”

  “當年孤擔憂曹操吞併漢中,要及時回兵,故而才與你主湘水劃界。”

  “但如今孤北退曹操,東破你江東十萬大軍,兵鋒正盛,而你江東元氣大傷,盡皆殘兵敗將。”

  “孤肯接受你主求和之議,對你江東已是萬幸。”

  “你莫要再過多贅言,孤敬你乃是孔明之兄,才與你分說這些,莫以為孤之禮待,乃是不會興兵攻你江東。”

  “記住今非昔比這四個字!”

  “你速速回轉江夏告知孫權,十日內,若孤得不到他的答覆,那就等秋收之後,兩軍交戰吧。”

  說完後,劉備轉身背對諸葛瑾,對著帳內的甲士言道:“送來使出營。”

  劉備王命一出,帳內的甲士立即就上前來到了諸葛瑾的身後。

  感受著背後甲士虎視的目光,諸葛瑾只能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他已經盡力了。

  諸葛瑾對著劉備的背影一拜,身形落寞的緩緩離開了劉備的帥帳中。

  ...

  在諸葛瑾從襄陽離開後,因為劉備給的十日期限,他通過水路快速趕回到永安城中。

  在永安城中的孫權,一聽到諸葛瑾回來的消息後,他馬上就在議事廳中召見了諸葛瑾。

  在諸葛瑾走的這段時日來,孫權一直焦急得等待著諸葛瑾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