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

  可今日能在高臺上下有一坐席,本就是一可載入史冊的榮譽,所以在入座後,每位漢臣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隨著糜暘、諸葛亮、張飛三位漢臣中的執牛耳者不斷上前,跟在他們身後的漢臣,卻在一步步減少著。

  而隨著不斷上前,糜暘在見到腳下只有兩層臺階時,未曾關注身後的他,本以為是時候到他入座了。

  可沒想到的是,他身旁的禮官並未作出這番引導。

  難道是禮官忘記了?

  但這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似乎是早早預料到糜暘會有這番疑慮,故而他身旁的禮官適時躬身小聲解釋道:

  “陛下特詔,大將軍、丞相、車騎將軍不屬凡臣,當與天子同臺。”

  聽到是劉備的早有安排後,糜暘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顧慮,繼續邁步朝著臺上走去。

  兩層的臺階片刻之間便可登上,待糜暘與諸葛亮、張飛三人來到寬闊的高臺上後,禮官才分別將他們引向了離臺上正中的御座最近的三處坐席處。

  待糜暘等人剛剛入座之後,高臺上的禮官立刻來到高臺邊對著下方作出了手勢。

  見到這個手勢後,高臺下的禮樂聲陡然一變。

  若說方才的禮樂是以歡快為主的話,那麼現在的禮樂聲,則是以莊重為主。

  在響徹長陵的莊重禮樂聲下,身穿帝王常服,頭戴劉氏冠的劉備在高臺上下數萬人的注視下緩緩朝著高臺走來。

  對於今日,劉備是很看重的。

  由於心中的看重,他今日不僅將劉禪帶來了長陵,還將他的另外三個兒子,劉封、劉永、劉理也都帶在了身邊。

  一位帝王,四位皇子的出現,也立刻將高臺上下的莊重氣氛推到最高。

  於劉備走到高臺下的那一刻,高臺上下百位漢臣在禮官的指引下齊刷刷起身對著下方的劉備深深一拜。

  在參拜劉備的同時,一陣響亮的呼聲也響徹在長陵內外:

  “陛下!”

  在這陣響亮的呼聲響起後,一陣更為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在遼闊的長陵內外炸響:

  “萬歲!”

  這一陣響聲,是由今夜守衛在長陵內外的數萬漢軍口中而發出。

  待這一陣高喊聲停下後,新的一陣高喊聲猶如東流的大江般,奔湧而至。

  數萬位血氣壯士的高聲吶喊,就猶如冬日裡的滾滾玄雷,足以震的忠於漢室的人心神亢奮,亦足以震的那些敵人的細作心神膽顫。

  一陣又一陣的高喊聲,於長陵內外綿延不絕,而在這綿延不絕的高喊聲中,劉備帶著身後的四位皇子,一步步地朝著高臺上走去。

  每接近高臺頂部一分,特別是隨著高臺上糜暘三人的身影被劉備愈發的看清楚,劉備臉上的笑意就越多上一分。

  由於諸位漢臣都低著頭迎接著劉備的到來,他們並未注視到,劉備身後四位皇子懷中捧著的物件。

  那物件不是其他,正是關羽、糜竺、孫乾等人的牌位。

  猶記得當年在新野城外,亦是這麼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

  他領著他的一眾手足,圍坐在新野城外的一處篝火旁,互相依偎著。

  新野是座小城,無法與長安相比。

  那處篝火更是幾人親手倉促構造的,也不能他眼中的這座高臺相比。

  可劉備卻永遠忘不了那天晚上,因為他覺得那天晚上的火,是他一生中以來感覺到最為溫暖的。

  也因為在那天晚上,暢談大笑的他們,曾於皎皎月光下許下的一個諾言。

  有些人雖然已經不在,可諾言又怎麼可以忘記呢?

  我這就帶你們一起赴會!

  劉備的腳步很快,快到讓旁人一點都不覺得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

  十數丈的高度,在劉備矯健的步伐之下,沒有用多少時間就已然全部越過。

  當劉備踏上臺頂之後,在禮官的指引下,長陵內外那驚得烏雲退散的高喊聲才漸漸停息,俯身的百位漢臣也才漸漸抬起頭來。

  這一刻劉備帶領著他的皇子們,轉身正對著下方的諸位漢臣。

  而百位漢臣一抬起頭,藉助著明亮的火光,他們中的不少人,一眼就看到了劉禪等幾位皇子懷中捧著的靈牌。

  離得稍遠的漢臣,可能看不清靈牌上的名字,可數位皇子的這一舉動,就足以讓他們感到十足的震驚。

  他們懷中的牌位屬於何人,是何人能在這元旦之日,讓天潢貴胄親捧牌位,奉上高臺?

  而離得近的漢臣,卻是能一眼看清靈牌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