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列傳 作品

第二百三十九章 關於典籍,

  界門之災後超凡漸現,儒門不甘示弱,可是千百年尋章摘句,沒有創新能力了,好歹搞出個言靈縱法,算是沒失了三教的臉面,但是太多人對此不滿,他們內部要求革新的聲音一直也沒停過,問題是沒有方向,也沒有相關人才。

  都知道儒門是什麼樣的大環境,沒有人會在有更好的選擇下去挑戰自己的底限,願意走新路的人,大部分都去墨門了——墨門也不是沒有哲學研究,相對來講“兼愛尚同,天下為公”也比“眾正盈朝,天下大同”更符合共和國的精神和需求。

  所以金縷道人覺得,這件事釋門律淨禪三宗是肯定會參與的,而且熱情不會低,但是儒門,八成要和萬兵城作對。

  康王只是一擺手:“隨他去了,萬兵城亦要有學府,新啟城安置移民,也要有教育,都是書,怎麼讀不是讀。”

  反正難受的不是他。

  完成了典籍對比,金縷道人並沒有立刻離開,一來是送消息只需一個人過一次界門就行,他要留在這邊等待天師府把選定的典籍送來做交換。

  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奉命在異界開分店。

  除了百年國戰跑到島頭的那個,天師府從來是沒有分店的,正一道觀倒是有很多,但是因為正一道觀是子孫廟,百年國戰的時候保家衛國守土捍疆死了太多,現在遍天底下的道觀,多是全真道。

  全真道和僧家差不多,背個包找個地兒,化些個緣蓋個道觀,燒了砸了也無所謂,一來錢不是他們自己的,二來揹著包再找一個地兒也不難。

  而且全真道觀和寺廟一樣,對形制要求不高,有錢就蓋大的,三五進的院子也還是擁擠,沒錢就蓋小的,有個門有個屋坐個香爐就行,所以只要社會安穩,這些就可以遍地開花:有人就行。

  正一盟的道觀就不行,他們名登天曹的好處是登品既能昇天有職,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成神昇仙,但是壞處,就是不自由,很多事規矩嚴得很,道觀的營造形式,就是其中比較嚴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