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編制問題

張正最先看到的是長征十八號中央4臺發動機制動的火焰,當火箭引擎轟轟的聲音抵達海平面時,那個長95米、直徑18米、表面被燒黑大半的白色箭體已經只有不到1000米高度。

新遠不打算像nACA一樣回收固體助推器,打撈回來也僅僅是為了防止殘骸被其他人打撈洩露技術。

長征十八號的四根固體助推器在幾分鐘前就已經墜海,落區在呂宋南部海域,專門的打撈船隊已經開始進發。

至於火箭的芯一級則選擇原路返回,在遠望七號的視野中它的軌跡一切正常,落點誤差不會超過100米。

但其他人可沒有這麼多的心思,同樣到場的東南和中西亞航天機構代表已經都站起來開始鼓掌,歡慶著長征十八號的首發勝利。

這時候的一級質量只有可憐的幾百噸,連發射時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在上千噸的推力減速下以垂直姿態不斷減速,看樣子最後落點距離遠望七號只有3公里的樣子。

與發射時相比現在周圍反而熱鬧得多,數十艘艦船都圍在一起默默注視著回收過程,不像半個小時前那樣被刻意安排間隔很遠。

在上萬人的注視中,距離海平面已經不到10米的芯一級徹底關閉了發動機,以自由落體姿態重重砸入水中,然後在回彈之前啟動了頂部的姿態調節固體火箭發動機,朝著一邊迅速倒了下去。

巨大的箭體隨著海水起伏了好幾次才慢慢平靜下來,同時箭體側方的洩壓孔開始工作,釋放出仍未用盡的燃料。

林炬拿起艦長專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著火箭外表面,沒發現什麼異常後就耐心地等待燃料釋放完畢。

回收中最害怕的就是最後倒下來的這一下,近一百米高度倒下來會產生極大的橫向載荷,雖然有固體火箭減速,但依然不能保證完全沒問題。

濺海後的一級按計劃會被拖到瓊州的火箭轉運碼頭,送進專用的移動浮船塢。

在那裡它將會被進行整個箭體的探傷工作,一些小的結構缺陷可以修復,評估依然可以複用後就等待整備進行下一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