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965 章 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有了朱由檢的加持,大明科技發展的速度,自然愈發的快速。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提出了新思路。

  這些研究方向,會經過大匠人們的審查之後,選擇是否立項。

  而他們拿不準的,則會上報到畢懋康、畢懋良、宋應星、宋應昇、王徵、孫雲球、陳天衢、諸昇、俞天樞、高逸上……這些頂級科技牛人面前。

  朱由檢的確不知道被滿清耽誤的幾百年,每一個新事物出現的順序……

  他也記不住一工、二工……到底出現了多少科技……

  但是,他只需要知道大概的方向就行了。

  一眾牛人的手上,都有朱由檢整理出來的大概科技方向。

  本身就是這時代最頂尖科技人才的他們,一身的才華,加上朱由檢的見識,自然能夠為大明的科技發展,把握好了最後一道關卡!

  今日那足足上百平方公里的王府洲群島,早已被各種軍工研發類科技作坊填滿。

  (五龍洲群島,是漢江最大的島嶼群。後世王府洲島,只是其中一個,單它的面積,就高達24平方公里。)

  就這,還篩選了又篩選!

  將不甚重要的科研作坊、負責生產的工廠,全部轉移到了谷城境內。

  若不然,怕是偌大的五龍洲群島,早就沒了落針之地!

  這還只是軍工類別的作坊。

  至於其他民生類作坊……

  朱由檢離開漢都去四川之前,得到的數據是——京兆尹境內,工部有權管轄的作坊,已經高達三萬多家。

  這還不包括歸屬權屬於皇室、宗室的各類作坊;

  以及二十四監兵杖局旗下,在均州山區創辦的一系列作坊。

  二十四監,是一個統稱,全名叫做:

  “四司八局一十二監。”

  要知道,自從大明皇帝,越來越依仗太監後,二十四監就是一個小號的政府機構。

  可以這麼說,市面上只要有的,大明的太監們,全都能夠製造出來!

  小到針頭線腦,大到火槍火炮,就沒有二十四監不能製造的!

  若是將這三類所屬作坊,也統計進去,漢都的各類作坊數量,穩穩超過五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