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618章 新的體系

“可是……”

庫裡安就不太高興,覺得大老闆在戰略格局上有點小了。

如果能解決大數據傳輸的問題,就可以在雲計算行業中牢牢地佔據領先地位。近期,美國聯邦已經有議員提出新的有關雲計算的法案了,就是讓聯邦給錢,推進政企自身業務都上雲。

把所有網站的運營都放在雲端,這就是集中化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數據安全的隱患。就算發生了數據洩露,也能很容易地歸根溯源,找到出問題的環境予以修改、彌補甚至查處。

只要法案通過,至少也是幾百億美元的經費。到時候,全美的政企就會搶著上雲,而云計算產業才算真正地在歐美找到了一個確定的方向,就是亞馬遜雲和紫微雲主導的基礎設施服務的方向,微軟雲正式轉型、進場。

到時候,這個行業的競爭會非常激烈。

如果紫微雲早早地佈局大數據傳輸這個領域,就會形成很大的優勢。

周不器不為所動,“這種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太大,單單是遍佈全球的雲數據中心,那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資經費,我們就已經吃不消了。這件事先擱置,我回頭再考慮考慮。”

庫裡安道:“這是個機會。”

“就這樣,我要趕飛機,先走了。”

周不器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了,直接離開酒店,去了機場,打算飛回曼徹斯特。

他當然知道這是個機會,可這件事太難做,投入太大。

紫微星國際的海外業務能否如預期地發展起來,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呢,雲計算就是個無底洞,資金壓力太大。這時候再去鋪設什麼配套性的大數據傳播光纖,那開銷就更沒邊了。

理論上來看,庫裡安的說法當然是對的。

雲計算行業的起勢比較慢,市場教育的時間比較長。可是流媒體的起勢很快,也就是幾年的事。

流媒體同樣是大數據的傳輸。

事實上是到了2015年的時候,運營商們就受不了了,就集體造反了。

美國這邊有“網絡中立”原則,對運營商來說,就是不能區別對待。比如奈飛買了2m的光纖,一個初創小公司也買了2m的帶寬,雙方的價格應該一樣。

可實際的應用中,奈飛那邊幾乎每天都是滿負荷運轉,創業公司這邊可能每天只有10個小時的2k帶寬的使用率。

所以就消耗來說,奈飛是創業小公司的幾萬倍!

可因為“網絡中立”原則,雙方交的網費都一樣。

硅谷的蘋果、亞馬遜、臉書、奈飛、微軟、谷歌這六大跟流媒體相關巨頭,他們消耗的寬帶成本佔了市場中的56%。

可運營商從他們身上賺到的錢,還不足10%。

這就太不公平了。

運營商大量投資建設的網絡基礎設施,最終都便宜了互聯網巨頭,他們就很不滿意,開始反擊,鬧進了國會。

鬧了兩年,他們成功了,美國的通訊委員會真的取消了網絡中立原則,他們可以區別對待地向巨頭們收取高費用了。

如果紫微雲這個時候搭建了自己的寬帶運營體系,到時候大數據的傳輸用自家的體系,表現出紫微雲的核心競爭力;小數據的傳輸用運營商的體系,還可以享受到“小公司”的寬帶費,減少了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