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八十章 花之爭(二十二)

    劉總兵的死可以是意外,這也是航海圖重要的地方。雖然羅盤是中國率先發明的,但航道則需要精確到以經緯度標註的座標。早期的中國航海家也是有海圖導航的,這些海圖有的繪製在紙上,有的繪製在葫蘆上,教士們推測這種葫蘆和南瓜上的海圖比平面海圖更準確。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正好處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學者們還沒有放棄托勒密的學說,認為世界是球形的,而非是平的。

    如果圓面上繪製的圖是球儀的經緯度,那麼教士們的推測就是可以接受的。當時的世界地圖由數個“月牙”組成,這些月牙會拼接組成地球儀。

    然而托勒密除了有“地球”學說外,還有地心說,這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星象圖非常複雜,而水手們需要利用天上的星星進行定位,直到日心說的出現。

    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那條教皇子午線已經不再實用,英國、法國都在測量自己的本初子午線。17世紀時曾有個製圖學家卡西爾,他是笛卡爾理論的支持者。當時科學界存在兩個猜測,艾薩克·牛頓認為地球是扁橢圓形的,兩極短,赤道長,笛卡爾則認為地球是長橢圓,兩極長,赤道短,雙方都沒有辦法提供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直到1735年,第一支遠征隊來到西班牙的殖民地秘魯,隨後第二支遠征隊到達了北極圈內的拉普蘭,通過1緯度周長來比較測量,得出地球是扁球形的。

    雖然法蘭西學院的威信遭到了打擊,但關於地球形狀的這次爭論證明了卡西尼的測量方式可以推廣到世界任何地方。這一父、子、孫三代人都從事地圖測量工作,中間跨越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以及法國大革命。測量的最初工作是從巴黎的本初子午線開始的,採用的是三角測量法,然而在測繪工作開始7年後,卡西爾二世及其子發現測量的本初子午線和皮卡爾測量的子午線相差了10米,放在地球上這是個小數字,堆積起來卻會對整個測量造成影響,於是所有測量全部重做,到了卡西尼三世覲見路易十五時只完成了兩幅地圖。

    儘管路易十五和他的情婦團有數不盡的理由揮霍,但他和財政大臣卻不再想在繪製法國地圖上再浪費錢了。而貴族們則願意繼續支持,他們通過認購的方式公開支持測量,其中甚至包括蓬皮杜夫人,最終卡西尼籌措的資金甚至超過了他的實際需求。

    到了1756年,第一批地圖出版,反響熱烈,卡西尼所製作的一系列地圖精確度、細節都超過了荷蘭,為了讓製圖學變成一門科學和一門藝術,卡西尼開始嘗試將公眾的興趣專為資本,他讓法國公眾來訂購地圖,只需要562裡弗就能獲得180幅地圖,總共可以節省158裡弗。遺憾的是巴黎的精英對他的興趣不大,反而是各省的農民和商人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