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五章 花之爭(五十七)

    這位蒙古額駙也不是真正的額駙,因為和他成親的是一個閒散宗室的女兒。康熙24個皇子,女兒123個,74人長到成年,50個嫁給了蒙古。皇長子胤禔11個出嫁的女兒,更是9個嫁給了蒙古。

    為了讓公主們在塞外生活得好點,會由官方為妻建造內地磚瓦式結構府邸,錢也是滿人朝廷給,這也算是將內地建築和京城文化生活方式引進到蒙古。

    塞外很苦,不是婉寧認為的那種會被婆家欺負的那種苦,到了乾隆中期,王公們開始不願意將女兒出嫁到蒙古了,一是因為王公之女留戀繁華、文化程度高的京城,不願意去荒漠,二是因為蒙地的習俗觀念不合,第三是遠離孃家人。

    這種情況在康熙年間就有了端倪,到了乾隆初期又明確規定宗室女必須由皇帝指婚,不過人總是會想辦法的,婉寧便因為“眼疾”硬生生拖過了指婚的年紀。

    為了維持聯姻蒙古的國策,這些額駙們可以到京城常駐,又或者是往返於京城和蒙古,行走當差。舉人服務的“額駙”蘊端多爾濟便是這樣一位“將來”要常常往返於庫倫和京城的科爾沁王公,他的嫡福晉則是和親王永璧第七個女兒,兩人去年結婚,都剛滿16歲,用老管家的話說,這兩個孩子都沒有“長醒”。

    薩克多羅郡王多次與清皇室聯姻,其中還是一位固倫公主,當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導致京城空虛,葛爾丹想趁機南下的時候,是這些親家幫康熙擋住了他。

    蘊端多爾濟的父親桑齋多爾濟自幼父母雙亡,因為無所依靠,乾隆就把他收入內庭教養,他曾經因為對葛爾丹的軍功升為親王,同時因為地利與俄國人交易非常方便,他又因為私自與俄羅斯買賣交易獲罪,革掉了親王爵位,降為郡王。

    這個家族被稱為“九尾狐家族”,是那種祖輩子孫都有獲罪,卻一直沒有削掉薩克多羅郡王爵位。

    蘊端多爾濟是在京城出生的,可是因為害怕天花,所以被帶到了草原上“散養”長大,和郡君成親後他要在京城待幾年,然後開始庫倫和京城兩頭跑的生活。

    至於永璧親王的第七個閨女,可能是看才子佳人的戲、詩書看多了,蘊端多爾濟會說蒙文、漢文、滿文、俄文,可是她還是嫌和他沒有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