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七十五章 true believers(上)

    有時人們會離開,他們走後不久又有新的人住進來,新來的那戶人是什麼情況埃米莉和昆西都不清楚,他們還以為那是想要定居的貨郎,準備開一個雜貨鋪之類。這裡沒人會主動談起自己的過去,甚至於你都不知道他們用的是不是真名。

    那對年輕的夫婦能提供的情報就這些了,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二人世界裡。

    對於習慣了貧窮或者說簡單生活的人來說,他生活的地方周遭也是差不多的人,這個時候你告訴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會把他嚇到,因為他對自己的狀態是滿意的,他們很少去“煩悶”。

    尚處於矇昧的人更多的痛苦是來自身體,食不果腹、衣不暖體,美國的奴隸過得比歐洲的“自由勞工”好很多,確實,在生活的物質條件食物、衣物、住所和勞動時間方面,南部那些奴隸比地球上其他勞動者好很多,他們甚至還有肉吃,雖然平時吃的是玉米麵做的麵包,過節一樣可以吃白麵包,水果成熟的季節還有水果吃。這些都是親奴派引導輿論,強調奴隸制是“有益善舉”,與自由並不矛盾。

    奴隸主會用這種小恩小惠來培養奴隸的忠誠,大奴隸主對於在家庭內服侍主人的“房子奴隸”可能會產生憐憫和關照之心,他們對主人的忠心也會換來主人的恩惠關照,奴隸的孩子還會成為“小主人”的玩伴,不過,這是極少數人,“農田奴隸”仇視“房子奴隸”,他們消極怠工就會遭到懲罰。

    在工廠裡如果工廠主拿著鞭子抽打工人,那麼他就要面臨指控和罰款。打了奴隸一頓,然後告訴他們,只要遵守紀律,就能比自由勞工過舒適得多的生活,奴隸不僅有住所還有食物,過年過節還能發5美元零花錢,奴隸通過自由換取生活的保障,為什麼要去追求原始人放縱無忌的自由本能呢?

    一件不光彩的事,如果成了習慣行為,就不會有人干涉了。

    南卡羅來納的種植園主宣稱,自亞當和夏娃被創造出來,這種被稱為自然狀態的狀態實際上就沒存在過,人類通過紐帶被聯繫起來,這個紐帶將人類約束在一起。

    人生來受制於人,他不僅僅在嬰兒期是依附者,受到他人的控制,在所有時代,強壯和聰明的人控制弱者和無知的人。

    也就是說為了維護奴隸制的合法性和道德,親奴派已經將《獨立宣言》的自然權利給否定了,說人是生而自由的,再沒有比這更不切實際了。

    美國革命時期,既然選擇了高舉人類自由的大旗捍衛自己的利益,也就在理論上否定了奴隸制的道德。曾經有段時間由於兵源問題,華盛頓打算用奴隸兵,這就要解放他們,而南方州卻主要承擔戰爭產生的債務。於是奴隸制變成了“必要的罪惡”,成為那個時期奴隸主辯解的基調。

    傑斐遜也反對奴隸制,可是1801年關鍵的選票是在南方州,他的處理方式是取消長子繼承製,這個封建制度殘餘,所有的子女都可以繼承父親的遺產,同時推廣小農場主,這使得興建種植園成了一種瘋狂的投機,寬鬆的銀行信貸與西部肥沃的土地刺激了東部農場主向西南移民,遷走的種植園主大多數都帶著擴大家業的願望。他們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帶走奴隸,這取決於怎麼分家產的。

    不過現在他們卻要面對一個問題,在前債沒有還清的情況下,後債怎麼還呢?

    英國銀行還沒有形成荷蘭銀行那種信貸投資,以前可能有,借給了北美殖民地,通過和約形式被要求還款,但美國人沒有還,只還了西班牙、法國、荷蘭的。

    公債需要國民承擔,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漢密爾頓增加了威士忌稅,結果造成了暴動,華盛頓談判後赦免了暴亂分子,可是酒稅徵收一樣不順利,傑斐遜上任後取消了這個消費稅。

    他們需要擴張,擴張才能貸款,吸引資金流入,改善財政問題。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殖民地防衛費用一直落在母國身上,殖民地的民事儀式非常簡樸,從不鋪張浪費,傳教士也很節儉。但傑斐遜不打算組建海軍,並且認為定期向海盜支付定金,與亞當斯認為的要花錢組建海軍是相反的。